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十年禁渔 千里赤水河的最后一网(3)

2017-01-01 08:57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马兰

退捕上岸 “末代渔民”的命运转折

被销毁的渔船静静地躺在赤水河岸边,罗俊江望着渔船发呆。

赤水河渔民罗俊江查看果园里荔枝树的长势情况,他的身份从渔民变成了果农。

2016年12月25日下午,罗俊江把在合江县城做厨师的儿子叫了回来,在邻居们的帮助下,一起把购买的2千斤鱼倒进了自家的鱼塘。也就在这天,罗俊江从新闻上看到,赤水河的禁渔期确定为十年,四川省水产局负责人表示,实施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既可以遏制长江流域鱼类资源衰退趋势,又可以改善捕捞渔民生产生活,对养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罗俊江还是想把捕鱼的手艺传给儿子,毕竟这门手艺在他的家族已经传承了上百年,也许赤水河的鱼会有恢复的一天,但是在县城里已经有了稳定工作的儿子,并没有明确表态。

父亲与儿子的分歧

父亲的意外:从小学捕鱼的儿子,当了厨师

“等一下,等一下。”正当送鱼的师傅往桶里倒鱼的时候,罗俊江叫住了他们,然后将一条奄奄一息的鱼拣了出来。送鱼的师傅感叹:“20多年的老渔民眼睛硬是尖得很哟。”

捕鱼多年,罗俊江练就了一副好身板,200斤一桶的鱼,他一连抬了五桶。22岁的罗江清看见父亲忙碌的身影,也要来抬一桶。一旁的长辈们开着玩笑:“你这小身板,得不得行哦?”

罗江清抬起鱼桶就走,摇晃得厉害,刚走了几米,他就放下了担子,“好重哦,抬不动了。”旁边的人都笑了起来。

罗俊江说,在儿子小时候,他就有意识地教儿子学习捕鱼。每年学校放假的时候,他驾船出去都会带上儿子,就是希望罗江清能学会这样一门手艺。但让罗俊江意外的是,儿子最终没有选择捕鱼这条路。

罗江清成年后,先是外出打工,后来在合江县城的一个大酒店做了厨师,并靠着这份工作和家里的帮助,成家立业。罗江清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每个月放假两天,工作也不是很累。”父亲罗俊江用捕鱼挣来的钱给他买了一辆小汽车,从家里开车到县城只要十多分钟,这样他一有时间就可以回家看望老人。

儿子的选择:捕鱼生活太单调,与外界脱节

罗江清不想再过父母那样的生活,“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而且还累,生活又单调,感觉和外面的世界脱节了。爸爸最远的地方只到过重庆,只晓得成都是个很大的城市。”这样的情况,在合江县的渔民家庭中很普遍。

合江县密溪乡瓦房村,还居住着几户渔民。渔民蒋桂生今年50岁,他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在赤水河上开船捕鱼,慢慢地开始以捕鱼为生。在村子里,他家的土地不多。这些年,蒋桂生夫妻俩除了禁渔期都生活在船上。他们的孩子长大后也没有从事捕鱼,到外地打工去了。“退捕上岸”以后,蒋桂生也去了贵州打工。

和罗俊江、蒋桂生的孩子一样,合江县许多渔民的后代并没有继承父辈们的职业。即便没有实施禁渔,他们也不想成为父辈那样的渔民了。

渔民到农民的转变

挖塘养鱼   等待荔枝量产

2016年12月25日傍晚,货车拉来的两千斤鱼,全部被倒进了罗俊江家新挖的鱼塘。“主要是白鲢和花鲢,能卖10多元钱一斤,而野生白鲢的价格是30元一斤。”罗俊江说,等这些鱼养上半年,肉质好了,就能拿出去卖,而且出鱼量肯定比捕鱼多得多。

从捕鱼到养鱼,半年就能见到成效,这让罗俊江稍微松了口气。但是要想恢复到当年捕鱼丰收时的收入,罗俊江说,至少还要辛苦五年。

在合江县的45户渔民中,罗俊江还算是转型比较快的。一方面是因为捕鱼多年,家里还有些积蓄,同时,他们一家也提早做了准备。

五年前,罗俊江就在自家地里种上了荔枝树,捕鱼期捕鱼,休渔期种荔枝,已经成了一家人这些年来新的生活方式。现在,罗俊江家已经有了10亩果园,种植了荔枝、桂圆和真龙柚。罗俊江说,他们家的荔枝要实现量产,还要再培育五年时间。

对于未来几年的生活,罗俊江是这样打算的:“一方面靠着政府补偿的款项填补不能捕鱼的空缺,一方面靠着鱼塘的收入填补家用,等到荔枝量产后,家里的经济来源也就有了保障。”

 

长江渔民李庆余从赤水河里捕上来的鲤鱼,重5斤3两,卖给了贵州赤水一家做河鲜的餐馆,30元一斤。

原标题:十年禁渔 千里赤水河的最后一网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