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李劼人和他相约:死后同葬成都沙河堡(2)

2017-03-22 07:3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五四运动时期的王光祈。

五四运动时期的王光祈。

王光祈著作。

王光祈著作。

意外客死德国

李劼人将其骨灰存放家中五年

1920年4月,王光祈远赴德国勤工俭学,路过法国巴黎时,当时正在巴黎的李劼人专程到火车站迎接。王光祈在巴黎呆了三天,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到德国后,王光祈和李劼人一直有书信往来。

1936年1月12日,年仅44岁的王光祈在德国波恩突发脑溢血逝世,消息传回国内,各界无不痛惜。4月19日,在成都文庙西街成公中学举行追悼会,李劼人等一干生前好友都前往悼念。

当年10月,王光祈的骨灰被寄到了上海,再由上海转运回成都,安放在李劼人家中。“为什么没有寄回王光祈的老家,原因不清楚,但由此可见李劼人和王光祈确实情谊深厚。”王嘉陵说。

直到1941年冬,李劼人、周太玄、魏时珍等人将王光祈的骨灰安葬在成都沙河堡李劼人住宅附近的墓地里,李劼人专门从乐山买回一块青石为之立碑。碑文由“中国肠腔动物之父”周太玄手书:“温江王光祈先生之墓”。

李劼人对王光祈的情义还不止于此。有一段特殊时期,王光祈的墓碑不得不迁移,李劼人将墓碑运到自己家中存放,以防破损。

为什么一定要葬在沙河堡呢?王嘉陵介绍,当时他们那一帮同学好友,大都集中居住在沙河堡一带。不仅如此,年轻时的王光祈与李劼人、周太玄、魏时珍等,曾在成都东郊菱角堰周太玄家聚会,仿照“桃园结义”,相约死后同葬此地。

沙汀参与寻找

墓碑最终落址四川音乐学院

走进四川音乐学院本部,进正门左拐,直行100米左右,有一片小树林。林中有个凉亭,亭子正中,便安放着王光祈的墓碑。

王光祈墓碑为何又移到了四川音乐学院?此事的参与者、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毕兴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往事。

1980年春天,当时的川音老院长常苏民从北京回来,在一次会议上颇有感慨地说,在北京访问的日本东京大学岸边成雄教授十分关心中国对王光祈的研究情况,他是最早研究王光祈的东亚学者。毕兴说,“那次会上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王光祈是何许人也”。

从那时起,四川音乐学院的韩立文、毕兴两位教授开始主导王光祈研究。“当时有关领导还有作家沙汀,都开始积极寻找王光祈的墓碑,在李劼人故居附近找到了。但王光祈的墓已经被推平,墓碑就在荒草丛中,四川省文化厅的人把墓碑抬到了李劼人故居内。后来,四川音乐学院给省文化厅写了一份报告,希望把王光祈的墓碑迁到音乐学院。”毕兴回忆,1983年,王光祈墓碑就迁到了现在的位置,并修建了纪念碑亭。

2012年,四川音乐学院成立了王光祈学术研究中心。

从成都市温江区柳城东街社区社学巷6号走出的爱好音乐的少年王光祈,如今站成一座塑像,矗立在四川音乐学院的校园里,被四处飘荡的音符围绕,永远。(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董兴生摄影刘陈平)

人物简介

他与李大钊发起“少年中国学会”

王光祈对中国音乐学最大的贡献是完成了《中国音乐史》的写作,他一面向国内介绍欧洲音乐,一面向欧洲介绍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若是没有王光祈,此时的音乐史就没了!”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朱泽民生前曾如此评价。

四川音乐学院王光祈学术研究中心秘书长赵崇华教授介绍,王光祈是中国比较音乐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他最早用比较方法,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和其他民族音乐,他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获得世界承认和肯定的音乐学家。

王光祈曾创作过一些音乐作品,词曲生动、朗朗上口。其中一首《燕子》的歌词写道:“燕子尾巴,好像叉叉,一年要搬两回家……”

在王光祈短暂的一生中,有一段经历不容忽视。1919年7月1日,李大钊、周太玄、王光祈等7人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北京总会正式成立,王光祈被选为学会执行部主任。

实际上,王光祈是“少年中国学会”第一个倡议者,早在1918年6月15日,他就提出了拟建“少年中国学会”的想法。学会成立前,王光祈就邀请在成都的李劼人加入,并于1919年6月15日,在成都成立由李劼人担任书记的分会。

“吾人最终之目的,即为创造‘少年中国’。夫少年中国之形式为何如乎?则应之曰:吾人所欲创造之‘少年中国’,则适于二十世纪之‘少年中国’是也。”王光祈对少年中国学会倾注大量心血。除了作为核心发起人,王光祈还作为介绍人,亲自介绍赵世炎、张闻天、恽代英等人入会。

原标题:李劼人和他相约:死后同葬成都沙河堡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