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汉末三国时 高姓人在四川很活跃(2)

2017-04-08 07:47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渤海高氏

分散发展成多个支系

接下来,我们说说渤海高氏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

三国到两晋,是晋陵(广陵)高氏产生、形成的时期。晋陵高氏出自东吴丹杨(今江苏南京市)太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高瑞。高瑞是高洪的后裔,所以,晋陵高氏其实是渤海高氏的分支。

高瑞第4世孙高悝,早年丧父,以侍奉母亲孝顺闻名。13岁那年,家乡闹饥荒,高悝得到好吃的东西,一点也舍不得吃,都给母亲吃。

晋元帝司马睿对高悝的品德非常赏识,先让他当参军,后来又任命他为丹杨尹、光禄大夫,封建昌伯。高悝迁居到秣陵(今江苏南京市南),成为晋陵(今江苏常州市)高氏始祖。

高悝的儿子高崧,自幼好学,钻研史书深透。高崧的才华受到司空何充的注意,何充在扬州做官时,举荐高崧做了主簿。

高崧后来被举荐为扬州的秀才,出任太学博士。高悝因纳妾被罢官,爵位也被废除。高崧认为父亲受到的处分太重了,写了几十封信上奏。皇帝下诏,让他继承父亲的爵位。

高崧因为父亲鸣冤而名声大震,被任命为中书郎,后迁任黄门侍郎。太和5年(371),高崧迁任侍中(宰相)。后因事被免。

高崧的侄子高耆,官至散骑常侍。

隋朝时,高瑞第13世孙高子长任秘书学士。高子长的儿子高智周,在唐高宗时官至宰相。

西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世家大姓纷纷南迁。但在北方的汉族大姓因受到进入中原的“五胡”阻隔,只能留在原地,或向北方避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渤海高氏主要大规模向幽州(今北京市)一带迁徙。这是自春秋末田氏篡齐高氏外迁燕鲁等地以来,又一次向北方扩展。

渤海高氏这次北徙的首领,是高瞻和他的叔父高隐。永嘉之乱后,高瞻和高隐一起,率领数千户族人前往幽州,与当地高姓涿郡高氏等汇合,形成渔阳(今北京市西南)高氏。

高瞻率族人迁居幽州后,又迁往辽东(今辽宁辽阳市)。跟随高瞻徙居辽东的高氏族人,成为高姓五望之一的辽东高氏源头。有的高姓人迁往高句丽,形成高句丽高氏。

高隐曾任玄菟(今辽宁抚顺市)太守,这支高氏滞留北方,与鲜卑等民族通婚融合,逐渐鲜卑化。高隐的第7世孙中,有一个是北齐王朝高氏政权奠基人高欢。

高姓历史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河南高氏。北魏太和17年(493),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到河南郡的洛阳,采取汉化政策,把内迁的鲜卑各部姓氏改为汉姓。其中有不少鲜卑化的高姓人,他们以洛阳为籍贯,形成河南高氏。

后世的河南高氏极为兴盛,尤其是在北宋时,高怀德、高琼两支高家将迁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他们的后裔成为河南高氏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原标题:汉末三国时 高姓人在四川很活跃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