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成都  »  正文

成都糖画

2017-05-26 18:34   来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编辑: 廖雅莉   责任编辑: 马兰

QQ截图20170526183311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四川民间过去又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等。这种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的独特手工技艺,曾广泛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市及新都、双流、金堂、温江、郫县、都江堰、彭州、青白江、龙泉驿和自贡、泸州、重庆、乐山、内江等巴蜀大地的城市乡村。

糖画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代宫廷习俗中,每当新年祭祖时,官宦大户人家往往用模具印制糖狮、糖虎和文臣武将等形象用以祭祀,后来该技艺传入民间,逐渐演化为糖画。清初《坚瓠补集》有两首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糖画盛行的情况:

液蜜为人始自汉,印成袍笏气轩昂。狻猊敛足为同列,李耳卑躬属并行。枵腹定知无肺腑,虚心自应没肝肠。儿童尽与相亲近,丞相无嗔可徜徉。

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

在这两首《糖丞相》诗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糖画的造型多以人物和动物为主,并且深得儿童们的喜爱,在霉雨季节糖画不易保存,后来民间因祭神用的糖人容易溶化,便用纸扎神偶代替。

糖画由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流传过程中,又巧妙地吸收皮影和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使糖画艺术日趋完美。明代四川糖画的流传情况,现已无资料可考。进入清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入川,糖画也和其他的民间技艺一起传入四川,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

四川早期比较知名的糖画艺人有赵糖饼和戴大爷(只留下姓氏,名均不详),两人均活跃于清道光年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诸多传人。据糖画艺人回忆,早在清道光年以前,四川民间已经存在糖画艺人的行会——太阳会,可见糖画技艺在清代的四川十分流行。

糖画初看起来是民间艺人的雕虫小技,但细究起来却是一门高深的技艺,里面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民情风俗、蔗糖工艺等等复杂的元素。每当糖画艺人的挑子出现在街头巷尾,必然会引来儿童的层层围观。只见艺人端坐于糖画摊前,执勺在手,略一凝神,就飞快地将勺中的糖液挥洒在光洁如镜的大理石板上,宛若书画家笔走龙蛇。就在糖画艺人即兴表演的同时,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出现了: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人物……一件件皆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引得围观的儿童直吞口水。待新鲜的糖画凝固后,艺人用一根竹签把一件件作品粘合提拿起来,交在孩子们渴盼的手中。这是一种神奇的食物,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融物质与精神文化享受于一体,真是“观之若画,食之有味”。

四川糖画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按照艺人们的说法,可以分为以下一些品种:大货,是指体型较大构图复杂的作品,诸如龙凤、孔雀、狮虎、花篮、金鱼等。小货,是指体型偏小工艺简单的作品,如单个的虫、鸟、水果等。子子货,即直接倾倒的一个个圆形糖饼儿,这种技艺要求艺人手腕灵活,动作利索,倾倒过程中直接形成一个个状如钮扣的小圆饼,中间绝不拖泥带水,最能体现糖画艺人的基本功。丝丝货,是以糖液所形成的缠绵的线条来构图,类似于国画中的白描和西洋画中的速写,又有中国民间剪纸的神奇韵味。此外还有板板货、填装货、拭皮子、按头子等诸多技法。

糖画与川剧的结合,体现了糖画艺人善于观察和总结生活的特点,由他们创作的《水漫金山》、《战马超》、《凤仪亭》等戏剧糖画作品,简直就是在欣赏一折折无声的川剧折子戏。其间的人物和故事情景非常逼真生动,虽没有锣鼓丝弦的伴奏,也仿佛载歌载舞。

1996年,为了对广泛流传于四川民间的糖画艺术进行调查和整理,成都市锦江区成立了民间糖画艺术协会,并提出“立足四川,走向全国,冲出亚洲”的口号,目的是继承和发扬这一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从协会成立以来,已有许多著名的糖画艺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展示了自己的技艺和才华,比如协会艺人蔡树全、徐淑华、樊德然、陈昌吉等就先后赴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献艺,获得了当地观众热烈的掌声和高度的赞许。

1989年,著名糖画艺人蔡树全等人又创造性地将糖画和彩灯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轰动一时的《糖龙》绝品,该作品长16米,用糖近2吨,在第20届成都灯会上获得一等奖,成为观众最喜爱的一件艺术作品。后来《糖龙》又先后到北京、广州、深圳、福建、武汉、昆明、青岛等地表演展出,受到中央领导和普通观众的一致称赞,还获得过在山东淄博举办的全国花灯邀请赛一等奖。

1993年,成都市锦江区被文化部授予“民间糖画艺术之乡”的称号。糖画给人们留下如此丰富和美好的想象,无论在庙会、集市还是普通的街巷中,它都是最受欢迎的民间技艺之一。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