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营造高品质城市环境 让市民生活得更安逸

2017-05-27 06:55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前不久闭幕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促进人与城和谐共生,让市民生活更幸福,让城市未来更美好! 强化精准治理,推动城市管理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精准对接,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科学化管理中有更多获得感。加强城市公共管理,提高日常保洁、设施维护、安全保障、应急管理整体水平,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在确保城市永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进程中,成都以首位城市的担当,炽热的城市情怀,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城市发展实践,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寓服务于管理之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美丽、更干净、更宜人,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受城市之本,生活更美好更安逸,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乘坐成渝高铁,记录城市美景,享受双城生活

乘坐成渝高铁,记录城市美景,享受双城生活

坐标:成渝高铁上

人物:公司白领李峰

实现双城生活

成渝高铁来“搭桥”

“非常凑巧,我是重庆人,老婆是成都人。”昨日早晨,在一列由成都东站开往重庆的成渝高铁上,乘客李峰告诉记者,小两口家住成都东站附近,以往每隔一周都会在周末时回重庆看看,由于长途奔波,一般都会住上一晚再回来。昨日,端午小长假即将到来,又恰逢周末,于是他们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中午去重庆吃火锅,晚上接到李峰的父母再回成都。

res07_attpic_brief

李峰说,以前都只能坐成遂渝动车,由于经常买不到直达车的车票,因此在路上至少花费2个小时以上。“现在不仅更方便了,也更省时间了,今天9点半左右就能到重庆,回到父母家里最多10点过,中午一家人吃个火锅,晚上家人一起坐9点过的高铁,回到成都也才十点半,两个城市的高铁站到家都有地铁,真是太方便了。”李峰说,现在乘坐高铁往返于重庆和成都之间就像是乘坐地铁一样,非常方便,他希望成都今后能够有越来越多的高铁,从成都出发可以方便地抵达国内任何地方。

其实,李峰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就在前不久,成都至自贡铁路可研及天府机场段初步设计审查会召开,标志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成都至自贡铁路正线起于成都东站,经天府站、天府国际机场、资阳至自贡东站,利用规划建设的川南城际自贡至宜宾段,衔接规划建设的渝昆高铁,形成成都至昆明速度350公里/小时的南向高铁通道,全线通车后成都至昆明的铁路旅行时间将缩短为3小时。而成都连接西南的西成客专也将预计在今年国庆节正式通车,届时成都至西安的旅行时间也将缩短至4个小时以内。

市域铁路公交化、1小时到重庆、4个小时到西安、8个小时到北京……一条条高铁对外大通道的建设,不仅让成都人的出行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也让成都融入全国高铁网络,国际性区域铁路枢纽的模样也日渐清晰。

未来5年,成都将建设“二环十射”铁路网,建成成贵铁路、西成客专、成兰铁路、川藏铁路(成都至朝阳湖段)等对外铁路大通道,完成成昆铁路(成都至峨眉段)扩能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蓉昆高铁成都至自贡段、蓉京高铁成都经达州至万州段和成都至西宁铁路,启动成都至格尔木铁路等项目规划研究工作,形成至重庆1小时,至昆明、贵阳、西安4小时,至北京、上海、广州8小时"148"高铁交通圈。到2020年,成都市的铁路总里程达到850公里以上。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推进成都站扩能改造工程,成都西站、天府新站等铁路枢纽工程, 为建设国际性区域铁路枢纽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环路新打造的非机动车道上,小巧灵活的保洁车来回工作着

三环路新打造的非机动车道上,小巧灵活的保洁车来回工作着

坐标:三环路凤凰立交桥与川陕立

交之间路段

人物:环卫工人邓祥兵

道路会“吸水”

下雨不“看海”

邓祥兵是负责三环路凤凰立交桥与川陕立交之间路段的环卫工人。对他来说,工作中最令人头疼的事情就是遇见下雨。“下雨后,一些路面到处都是水凼凼,清扫起来难度特别大,稍微不注意,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邓祥兵告诉记者,三环路的人行道以前容易积水、打滑,过去经常有市民雨天在这里跌倒受伤。

近期进行的三环路扩能提升,则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了一批大型“雨水花园”,增加对区域雨水的消纳作用,缓解周边区域内涝。谈及现在“海绵”似的道路,邓祥兵赞不绝口:“现在这个路边平坦了,还可以吸水!再也不用担心每次一下雨,鞋子、裤子被打湿了。”邓祥兵说,现在每当下雨,雨水能很快沿着地砖之间的缝隙流下,地面几乎没有明显的积水或水洼。

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成都永不歇步。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今年,我市编制完成了《成都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制定了海绵城市规、建、管技术规定,加快推进海绵型小区、海绵型市政、海绵型公园等建设。同时明确成都将从打造绿色海绵、灰色海绵和蓝色海绵三大海绵入手,希望建成“自然吐纳蕴天府,集水养城润蜀都”的具有成都特色的海绵城市。

如今,成都从“快排”模式转化为“渗、滞、蓄、净、用、排”模式,成都全域进入了提升城市韧性的海绵体建设进行时:针对绿地与广场,在满足自身雨水收集利用的同时,结合周边市政路网和管线截存周边汇水区域径流改造,以达到雨水总量与内涝控制要求;针对街旁绿地,将尽可能截存周边汇水区域径流,并通过植被缓冲带等海绵设施削减雨水径流流速和污染负荷;针对环城生态区,将通过实施水库水利设施、农田湿地、中小河流整治、森林涵养保护区等建设,强化环城生态区及周边区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增加城市环境生态用水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

“经过建设,未来成都全域70%的降雨将就地消纳和利用。”市建委景观处负责人说,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将达到目标;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

原标题:营造高品质城市环境 让市民生活得更安逸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