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粽子一条街:嘉兴四角粽进入 水果等口味每年出新

2017-05-30 08:0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洗粽叶

包粽子

煮粽子

五月仲夏,端午顺阳,成都的马鞍东路又闹热起来。

已到不惑之年的何芝国埋头于层层叠叠的礼盒中,左手拿着小本,右手按着计算器。5月29日,端午小长假第二天,对于在这条街上卖了20多年粽子的何家人而言,今年的销量并不会差。

从他家的店铺望过去,马鞍东路从街头到街尾都支起了大大小小的粽子摊位,苍翠的梧桐树下,一眼望不到头。一路走过,几乎每个摊位前的景象都差不多。满头华发的婆婆坐在门口“镇场”,年轻的阿姨则戴着耳机劳动,她们左手捏起两张粽叶一转,右手抓起馅儿一塞,再捻上彩线一转,粽叶和彩线的来回游走间,只要10秒,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事实上,年年端午时,这条平时安静的小巷,就会变得闹腾。传统与革新,在这里交替上演。

传统

经典三角粽 婆婆一天销量上万个

“现在好多人包的尖尖粽都不尖了。”77岁杨婆婆坐在路边的竹椅上包粽子,粽叶相叠交叉成圆锥状,放入晶莹剔透的糯米,五色丝线麻利一绕,一个标准的三角粽就完成了。

时光回转,20多年前,4个婆婆开创了“粽子一条街”的传说。上世纪80年代,居住在马鞍东路的李太婆,把自己包的粽子拿到院坝门口和附近的曹家巷农贸市场卖,受她的启发,“马婆婆”周启玉拉着“梅婆婆”叶新芳和“任婆婆”张兴碧筹划起粽子生意。正是那年开始,端午时节,成都马鞍东路的“婆婆粽”开始有了名声。

“我妈是杜婆婆。”收钱间隙,何芝国给坐在门铺口的母亲倒了一杯水,“老人家80多岁啦,也是20多年前就在这里卖粽子的老街坊了,现在耳朵不大听得,但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在门口守着。”

在何芝国的记忆中,童年时,母亲包好粽子拿到市场去卖,挣到的钱会变成他们兄弟五人的书本、衣服和粮食。长大后,每到端午节前,全家就会开始忙碌。“销量太大了。”何芝国有点甜蜜的烦恼,今年,他们从月初就开始做准备,不但全家出动,加班加点,还请了外援来帮忙,“现在没时间数卖了多少,一天上万个是有的。”

原标题:小伙手机直播端午卖粽子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