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省委报告,向全省发出了“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动员令。何谓美丽?报告勾勒出一幅动人愿景: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
要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截断污染源是第一要务。近期,成都、德阳等地相继出台严厉政策,以关停、查封、断电等方式重拳治理“小散乱污”企业,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战场”推向治污的最前端。
重拳整治,效果如何?“小散乱污”企业该路向何方?近日,本报记者走访整治第一线,一探究竟。
龙泉驿
亮剑进行时:2868家企业被关停
5月26日下午3点过,成都市龙泉驿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执法人员来到位于龙泉驿区大面街道的德龙钢化玻璃加工厂,依法对该企业实施关停。
今年来,按照成都市的统一部署,龙泉驿区启动了环保违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截至5月27日,全区共摸排环保违法企业7238家,目前已经关停2868家。
拉闸断电:向违法企业亮剑
下午3点过,德龙钢化玻璃加工厂内机器轰鸣。“你们企业没有取得环评手续,仍然擅自开工,已经违反了环保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必须立即停止生产。”成都市龙泉驿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四中队中队长谢斌向企业说明来意。
不过,企业负责人却并不配合:“我们的申请报告已经交上去了。”
对此,谢斌解释道:“这家企业的选址不符合补办环评手续条件。工厂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由于噪声太大,而且经常深夜生产,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休息,已经被周围的居民投诉过很多次了。”
该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工也承认:“我们有时候晚上12点过还在上班。”
由于企业负责人拒绝主动断电,执法人员在告知强制关停措施后,进行了强制断电,并在变压器上贴上了封条。
“其实在行动当中,绝大多数企业还是配合的。”谢斌表示,由于前期通过街道、村组开展摸排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一部分企业已经主动关停。对于责令不改的,将采取断电、断水和断气的“三断”措施予以关停。
不过,关停之后并不是无法挽救,企业可以搬迁也可以转型。谢斌表示:“这家企业如果想继续生产,可以搬进工业园,远离居民区,重新取得环评手续再开工。”
“这次的专项整治工作是按照先关停后整治的步骤进行,原来在工业园区外,但符合进工业园区的企业可以按程序报批。”龙泉驿区环保局副局长林洪明说。
网格化+昼夜巡查:让违法者无处遁形
近年来,龙泉驿区工业强势发展,聚集了一大批汽车制造项目和零部件项目。但一些“三无”工业企业也应运而生。此次行动中,这些无工商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无排污许可证的工业企业被列为清理整治重点。
“过去,一些企业在农村租用农房或土地违建厂房。”林洪明表示,这些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总体数量大,由于很多企业都没有取得环保手续,更无污染处理设施,污染的总量其实很大。
为了让清理整治工作不留死角,龙泉驿区建立了区、部门街镇乡、村(社区)、村民小组四级专项整治工作联动机制,组建了由环保、规划、国土、安监、城管、交通、市场监管、建设八个部门联合执法组,分片区、分重点对经开区、各街镇乡专项整治工作实施联合执法,通过网格化管理,对工业园区外企业实行全面排查。
如果企业夜间违法排污也难逃法网。在摸底排查阶段,龙泉驿区加强了夜间排查力度。“我们很多时候晚上会进行突击检查。”谢斌是联合执法组第三组的组长,开展整治行动以来,他就进驻到乡镇街道,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基本上一天有七八个小时都在外面摸排清查,有时候一天要去七八家厂。”
据了解,截至5月27日,龙泉驿区共摸排环保违法企业7238家,目前已关停2868家,包括“三无”工业企业、洗车场、砂石厂、汽车修理厂、“小散乱”企业等。(□史晓露 本报记者 蒋君芳)
广汉
淘汰高污染产业产值翻了两倍
端午假期,位于广汉经开区的上之登新材料有限公司仍在马不停蹄地生产。总经理王刚毅说,这样的状况从年初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批货要运往土库曼斯坦。”
该公司研发的抗盐抗高温产品,已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的首选,销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去年产值达到了1.2亿元。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家公司却面临着被关停的危机。上之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前身正蓉炭素,成立于1995年。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公司虽然业绩不错,但能耗大、污染大的缺点也暴露出来。
王刚毅回忆道:“2006年时,我们就意识到,低端炭素工厂会有被关停的一天,要活下来就必须转变。”转型之路,也此拉开序幕。
污染大、附加值低企业面临被淘汰
转型的目标,是从“高”走向“低”。“要从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消耗、低能耗、清洁环保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王刚毅说,借助广汉在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产业上的基础,公司决定了转型方向——生产钻井液用化学助剂。
转型并不是一帆风顺。炭素和钻井,用王刚毅的话来说,就是天差地别的行业。“对市场,我们就是完全的陌生,技术上就更不用说了。”
市场不同,可以用之前积累的经验和人脉来重新开拓。关键是如何突破技术难题。从2006年开始,公司每年将炭素厂的大部分利润都投入到研发钻井液用化学助剂中来,并引进了高性能热固性树脂专家、澳大利亚亚迪肯大学首席教授郭其鹏,带领研发团队。
2006年到2010年期间,公司的钻井液用化学助剂一直处于研发状态,每年的产值也只有100万元,这四年,完全是用炭素赚的钱在养钻井。公司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直投钱,看不到收益,为什么要做?
但公司董事长夏世蓉则坚持要转型,她说:“国家重视环保,对我们来说可能是困境,但更多的是机遇,我们可以趁此机会转型,所以再难,都要坚持下去。”
由“三高”转向“三低”企业破茧重生
2009年,公司组织高层到清华大学学习,拓宽视野,形成了“引进人才,深耕技术,转型升级,科学创新”的思路,并开始与西南石油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合作。2010年,正蓉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之登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郭其鹏的指导下,公司的技术研发也终于有所突破,成功研发出具有耐高温、低黏度、高韧性、绿色环保的高性能树脂复合材料,获得6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2014年,正蓉炭素被广汉市经信委关停。但公司完全不担心存活问题。炭素的生产厂房关闭后,公司依托新业务迅速发展,目前公司已经成为中石油、中石化的一级供应商。2014年到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润3600万元。
“幸亏提前布局转型,不然到2014年时,就会很被动,120名员工也会很难安置。现在不仅不用担心被淘汰,产值也翻了两倍。”王刚毅说,尝到了研发技术的甜头,现在,公司每年产值的5%都会被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来。2014年,公司被认定为德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王刚毅说,公司已经取得对外进出口自主经营权,下一步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产品卖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
5月23日,德阳市环保局下文,将对市内的“散、乱、污”企业进行清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将被关停。王刚毅建议:转型或许是这批企业的出路之一。(□本报记者 雷倢)
原标题:治“小散乱污”企业,截断污染源——把“三大战役”的“战场”推向治污最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