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四川治“小散乱污”企业 截断污染源(2)

2017-06-05 07:16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崇州

壮士断腕,对砖瓦窑说“再见”——

告别灰蒙蒙 小镇踏上全域旅游之路

最近,崇州市元通镇居民之间在手机上频繁转发“元通蓝”照片。“这么蓝的天空在我们这真是不常见呢,以前经常灰蒙蒙。”崇州市元通镇大罗村村支部书记聂绍权说。

从“灰蒙蒙”到“元通蓝”,不得不提到镇上的87座砖瓦窑口。今年4月下旬,按照成都市的统一部署,元通镇启动了对全镇“小散乱”企业的关停行动。其中,在元通镇存在了几百年的砖瓦窑,成为关停“火力”重点瞄准的对象。

截至目前,全镇31家砖瓦窑厂(作坊)、87座窑口,已有29家、75座顺利完成了关停、进入拆除阶段。

关停,只在一瞬。但关停背后,整个元通镇却经历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

纠结:又爱又恨的砖瓦窑

元通镇是一个颇具历史感的古镇,有着“千年小成都”的美誉。从历史中保留下来的事物不少,砖瓦窑就是其中之一:镇里大大小小散布着31家砖瓦窑厂(作坊)、87座窑口。

根据2015年的数据,31家砖瓦窑厂(作坊)为全镇经济GDP贡献了大约8%的份额。

“砖瓦窑让村里的一些人率先富裕了起来,但是带来的烦恼也确实不小。”聂绍权带领记者走上水泥路旁的一个小陡坡,手指向一块刚犁过不久的田。对比水泥路另一边的田,这块田矮了好几米。

“制作砖瓦的原材料都是从这些田里取的土,都是砖瓦窑主跟村民们的私下交易。”聂绍权担心,长此下去,耕地会变得毫无营养,种不了庄稼。

更让元通镇村民不满的,是砖瓦窑带来的空气污染。每到烧制时期,整个元通镇就会被黄色烟雾侵袭,“还有一股刺鼻的二氧化硫味道。”

尽管有种种不满,但聂绍权也丝毫不掩盖自豪。“其实我们镇上产的砖瓦,名气还不小,成都宽窄巷子都有用我们的产品。”

决断:为镇域发展拼一片蓝天

但时势的发展,却不允许元通镇继续“纠结”。

“无论是从环保角度出发,还是从全镇产业布局来看,我们都必须对砖瓦窑说‘再见’了。”元通镇党委书记黄荣说,顶着“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的光环,汇聚了会馆、名人故居、教堂等多种历史建筑资源……近年来,元通镇调整产业布局,将重心调整到了发展全域旅游上。但要发挥这些旅游优势,砖瓦窑成了必须剔除的障碍之一。

“对空气的污染太大了,天天都是阴霾天,咋个吸引游客来呢。”在黄荣看来,元通镇到了必须对身上贴着“资源型”“高污染”“高耗能”的砖瓦窑说再见的时刻。

开大会、讲政策、说未来……密集的工作之下,全镇29家砖瓦窑厂(作坊)、75座窑口顺利关停、进入拆除阶段。剩余2家也被实施了强制断电措施。参照成都全市层面“三无企业”整治方案,当地可以实行“零补贴”“零奖励”政策,但对于自愿拆除的砖瓦窑主,镇上仍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奖励。

关停之后,效果很快出现。“以前不怎么看得到的星星,现在只要天气好就能看到。”聂绍权的高兴溢于言表。

筹谋:换条路通往柳暗花明

大罗村的杨富乐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关停”的砖瓦窑主。

放弃砖瓦窑,杨富乐也有不舍,除了二三十年的情感,还有经济上的深度牵连。“这四座窑口是我们家的主要经济收入,一年下来,起码也有个二十来万元。”杨富乐话锋一转,“再舍不得也没办法,砖瓦窑带来的污染我们也是知道的,毕竟自己也住在这里。”

这段时间,空闲下来的杨富乐开始思考下一步怎么走。镇上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异地减量重建,继续干老本行,但必须抛弃原来的落实方式,同时选择更符合环保要求的烧制方法,这意味着大笔的设备投入。

杨富乐内心更倾向另一个选择——转行,吃旅游饭。

元通镇政府也更倾向这个选择。“大多数砖瓦窑都处于我们景区的核心带上,地理位置上有优势,加上大多数砖瓦窑主手里头都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比起一般的村民来说,他们成功转型的机会更大。”黄荣说。

尽管砖瓦窑将退出元通镇的工业舞台,但这段历史将会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按照元通镇的计划,将来会出现窑洞餐厅、窑洞咖啡厅等,“砖瓦窑”将被赋予新生命,继续演绎精彩。(□本报记者 蒋君芳

原标题:治“小散乱污”企业,截断污染源——把“三大战役”的“战场”推向治污最前端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