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前,刘嘉峰做准备工作
苗绣高端定制晚礼服。
更有价
20万的竹编
非遗显露奢侈品感觉
逛过本次非遗节的市民普遍感觉,逛出了奢侈品店的时尚感,逛着逛着就会为空瘪的钱包汗颜。比如,在省非遗中心的非遗精品展上,巴蜀顶级工匠大师所制的工艺品,从设计到布展都透着一股贵族范儿,价格当然也令人咋舌。
起源于殷商时期的成都金银器制作工艺,变幻成龙舟、花瓶、熊猫等造型。传承人介绍,经几十道工序,他们让银花丝变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大拇指大小的一枚镂空的葫芦,标价竟接近千元,而帆船模型那样的庞然大物,则惊得人不敢询价。
作为刘氏竹编的代表,刘嘉峰的技艺已是登峰造极。他一幅耗时半年编织而成的《墨竹中堂》,挂在展厅不到两天,就被一位企业家看中,以20万的价格成交收藏。而刘嘉峰最为得意的作品,则是2008年开始设计、历时两年亲手编织的龙纹梅瓶,该瓶突破了传统的瓷胎竹编编织技法,标价为300万人民币。不过,即使有企业家愿意出资购买,他也舍不得成交。随着年岁渐长,他很难花费巨大的精力完成这样的鸿篇巨制。他有一个心愿,在成都办一个刘氏竹编博物馆,将此龙纹梅瓶作为镇馆之宝,以吸引更多市民了解传承了2300多年的竹编工艺。
这次非遗节上的精品屡屡喊出高价的场景并不鲜见,也总有一些“壕”气十足的观众舍得花钱收藏。土耳其的一条18万元的手工地毯,俄罗斯一套价值2000元的套娃,都是在开幕当天就被抢购。正如刘江所言,“让市民跺跺脚、咬咬牙才能买到的手工艺品,才会更被人珍惜,更有人懂得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在他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也舍得为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买单。
绝艺之竹编
刘嘉峰在自己的展位里现场活态展示竹编制作工艺,仅仅是抽丝这道工序就颇有讲究,先用刀片将一厘米见宽的竹片正反面刮皮,直刮到薄如蝉翼,然后根据编织的需要,选择12针、16针、20针并行的排针,将竹片均匀地划成竹丝。这道工序要求非常苛刻:每100斤原竹只能抽取几两竹丝,直划得“经篾薄如绸,纬丝绷如发”,非常磨人耐心。
非遗大数据
10万
第六届非遗节10日、11日共有近10万人次来到非遗博览园主会场参与各项节会活动。除了非遗博览园内,遍布成都各地的9大分会场和非遗展演进社区活动也相继开展。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交流展演,将走进成都市22个区(市)县的326个基层社区,创历届之最。
1900万
6月10日至11日,非遗作品登记授权活动在主会场非遗博览园举行。本次活动版权现场登记2000余件,其中,仅四川文产学院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研究院学生的非遗作品就登记500余件。授权金额实现签约1900万元,其中,成功签约500万元,授权意向签1400万元。
200亿
目前,成都市涉及传统美术、技艺、医药类非遗项目共71个,年总产值逾200亿元,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非遗项目有郫县豆瓣、水井坊酒、邛茶、花秋贡茶、川派盆景、怀远藤编、蜀绣等10个项目,容纳就业人员6万余人。以非遗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有7个,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将助推成都文创中心城市建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曾洁 摄影谢凯
原标题:非遗手作有价艺无价 标价300万竹编梅瓶舍不得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