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中国艺:传统工艺竞技 全新形式展现非遗

2017-06-15 09:23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周天应正在雕刻银制版《向日葵》 

 

来自成都的毛利娟正在创作银花丝制品

昨日上午,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大赛的银饰制作项目拉开了比赛的帷幕,29名新生代非遗传承人摩拳擦掌,在世纪舞组团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里,用整体、活态、生动的方式决出优胜者。

非遗节开幕5天以来,糖塑、木版年画、传统织造技艺、刺绣、银饰轮番竞技。在非遗节“中国艺”板块首次设置的“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大赛”正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非遗、传播非遗。

竞赛 成都银花丝受到热捧

记者来到现场时,刚开始的竞赛场满是“哐当哐当”敲打银器的声音。场上29名新生代传承人正埋头打磨工作台上的银器。因工艺的区别,每个工作台上的工具不尽相同。

不同于其他工作台,3个成都银花丝制作人格外安静。记者来到其中一位银花丝传承人毛利娟的台前,她根据工作台上完成一半的竹叶图案配置花丝,再捏成相应的形状并黏好。而竹子旁边,一只憨态可掬的银花丝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开心地吃着。独具特色的工艺、生动有趣的图案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欣赏,拍照之余更是忍不住好奇心向毛利娟发问。“银花丝与蜀绣、竹编、漆器一起被誉为成都的‘四大名旦’。果然精美绝伦,我才知道有的作品甚至需要反复30多道工序才能达到效果,要根据不同部件的需求,拉出各种规格的粗细丝,最小的仅仅0.08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天府文化的丰富内涵可见一斑。”听完关于银花丝的介绍,前来参观的许嘉禾发出了感叹。

一边制作银花丝,一边向观众介绍,毛利娟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这样的互动。“成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金银工艺品,在明清时就已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成都银花丝技艺是一项制作传承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因为非遗节的举办,银花丝受到观众的关注,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传承非遗文脉。”

创新 雕刻银制版《向日葵》

我国银器制作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青铜器上的错银工艺。在本届非遗节的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大赛上,汉族、苗族、彝族、藏族、畲族等多个民族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银器制作技艺汇聚一堂。记者在现场还发现了更多的非遗创新,正在成都这个“非遗之都”展现。

上海金银细工制作工艺的传承人周天应正忙着雕刻花纹,工作台前面还放着一幅梵高的名画《向日葵》的局部图。在周天应的细致雕刻下,一幅银制版《向日葵》初现雏形。周天应向记者介绍道,这样的尝试还是因为这次参赛想出来的创意。“我们国家的银器制作基本是以实用品为主,但像观赏类的还是比较少。”大学学习雕塑的周天应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合到银器制作中,“为了制作这幅银制的《向日葵》,我还专门做了一套錾子。”周天应向记者展示了亲手制作的錾子,大大小小20来根,錾子顶根据雕刻的具体需要而形状各异。“你看这银制向日葵花瓣的纹路深浅和走向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互动 600万人次收看网络直播

竞技台上,新生代传承人的展示吸引了大量观众。除了现场的观众互动,主办方还组织了直播团队对竞技比赛做全程直播,截至记者发稿时,网络直播收看量突破了600万人次。线上作品总访问量已经近180万人次,观众网络投票超400万。

原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屈盛瑞也是大赛的忠实观众。刚看完比赛的他告诉记者,“从开幕到现在,我每天都会来观看新生代传承人竞技大赛。”在屈盛瑞看来,在打造“非遗之都”的成都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广阔平台的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了解非遗的窗口,“我还会继续关注这个比赛的。”

为让观众更多地了解非遗的历史与传承、展品的制作与工艺,展方特地为观众开设了“非遗小讲堂”。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在风筝师傅的指导下,市民正学习如何制作风筝。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课程包括糖画、面塑、雕刻等在内的多项非遗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观众可以自行选择非遗课程,学习非遗文化,感受历史的传承。

本报记者 李雪艳 摄影 谢明刚

原标题:中国艺:传统工艺竞技 全新形式展现非遗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