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探视父亲,时隔6年父女再度拥抱。
女儿的书信成了父亲改造的最大动力。(四川省达州监狱供图)
得女如此父复何求
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女儿,是父亲今世的小棉袄。
6月18日,达州14岁女孩筱琴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父亲节:和妈妈去探望正在狱中服刑的爸爸。
筱琴很优秀,小升初时是全县第一名,现在读初二,经常是全年级第一名。筱琴很懂事,爸爸入狱服刑六年来,她每隔一周写一封家书,六年累积下来整整260封。时隔六年,筱琴和爸爸再次拥抱,上一次拥抱时,她才8岁。
得“女”如此,“父”复何求。
狱中会见
时隔六年,父女再一次拥抱
平常的周末,学习任务繁重的筱琴,会睡到十点钟再起床,但6月18日是父亲节,早上7点她就早早起床了,和妈妈登上列车。她要去离家30公里的四川省达州监狱,探望正在服刑的爸爸周伟。
上午10点,母女俩来到周伟服刑的监区内,两人坐罢,筱琴看起来有点坐立不安,搓着手,偶尔把头埋在膝间,不时望着妈妈。在管教民警陪同下,周伟上了二楼会见室,进门前稍显严肃的眼神,看到女儿和老婆后,温柔了许多。筱琴小跑到了门口,和爸爸来了一个熊抱,“父亲节快乐!爸爸!”
父女上一次拥抱,是在2011年元旦,判刑后的周伟在看守所有一次会见机会。会见完毕后,年仅8岁的筱琴,居然主动向民警提出,能不能和爸爸拥抱,民警同意了,谁也没想到,父女下一次拥抱,时光竟已溜走了六年。
前来会见的周伟,带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女儿筱琴写的家书,六年来他一直精心收藏。
厚厚家书
每周一封 六年累计260封家书
被周伟视若珍宝的家书,第一封写于2012年1月24日,最近的一封是今年6月。
每一封家书,都是女儿筱琴亲笔手写的,中性笔、方格作文纸、每一封的署名都是“幺儿”,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她对爸爸的期待和鼓励:“我下周要参加艺术大赛哦,为我加油吧!哦耶。”“爸爸,我考了全县第一名,学校要发一千块钱的奖金哦。”“好好积分,早日回家(手画大笑脸)。”……
周伟2011年5月因罪被捕,年底判刑入狱,如今6年过去了,平均间隔一周多,筱琴都会给爸爸写一封家书,聊一聊学习和家中大小事。
筱琴的家书,都是报喜不报忧,考试得了100分、学校要发奖状、要出去旅游……因为妈妈说,不要让爸爸担心。她的文风轻快活泼,字里行间插上几个表情符号,画上爱心,画上和爸爸手牵手的漫画,春节写信时,再手画一个红包,“请爸爸收红包!”
女儿优秀
小升初全县第一 超乎同龄人的乐观
虽然仅仅14岁,但筱琴表现出了超过同龄人的开朗,以及一种对生活的乐观积极。这个女孩很优秀,成绩名列前茅,在小升初考试时,曾经考过全县第一名,在县城最好的高中就读,如今升入初中后,也经常考全年级第一名。
四川省达州监狱监区管教民警说,从公务员到服刑人员,周伟刚刚入狱服刑时,无法接受如此大的落差,情绪很是低落。看到他精神不振,民警主动联系家庭,联合家属对其开展多次亲情帮教活动,并对他进行多次心理辅导。服刑期间,在监管民警的帮助下,周伟主动参加监区乐队,成为乐队的一个键盘手,多次参加狱中演出活动。同时,女儿给他写信的事,也感染了监区其他服刑人员,这股正能量仍在监狱扩散。
毫无疑问,给周伟最大的改造动力,是女儿筱琴。因为表现良好,原本被判十年有期徒刑的他,已经获得一年十个月减刑,余刑还有两年。
父亲感悟
遗憾未能陪伴幼女 出狱好好弥补
会见中,周伟感慨,“和半年前见女儿相比,她又长大了。”正在青春期的筱琴,额头上长了些许青春痘,周伟看到了,用手拨开女儿的头发,问头发是谁梳的?叮嘱妻子说女儿头发都开始卷了,回去要好好护理一下。
“我最大的遗憾,是在女儿小升初、初升高时无法陪在她身边,对不起家人。”周伟说。如果表现好能减刑,也许明年内他就能出狱回归社会。
筱琴在家书中,总会向爸爸许愿,要爸爸带她出去玩,谈到这里,周伟向女儿承诺,“爸爸出去以后,一定完成你的愿望,补上你的生日,为你亲手做上一顿生日餐。”听爸爸这样说,筱琴打趣道,幼时爸爸给她煮碗汤圆,结果把汤圆煮烂了,馅儿和面皮和到了一起……
周伟出狱时,筱琴应该上高一了。从8岁到14岁,她人生中的重要六年,缺失了父亲这个角色。
下一个六年,作为一名父亲,周伟不想再错过,他想担起一名父亲应尽的责任,陪“细娃儿”(方言,意为孩子)高考、读大学……
2017年6月18日,注定是一个难忘的父亲节。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智
原标题:14岁女孩的父亲节: 狱中探父 6年写260封家书开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