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大把的精力花在会议和上报材料上,难以抽出更多的精力推动精准扶贫。要反对形式主义,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
精准扶贫驻村蹲点一个月,与乡镇和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深度体验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由衷地觉得基层干部真的不容易。
别的不说,就说说他们要应付的种种文山会海吧。
去年镇里的政法委副书记开了280多场会,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镇里到县城有两小时的车程,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一天开一个会,基本上就没时间干别的工作了。
不少会重复开。上面出台一个文件、部署一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开到县一级,接下来省、市、县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又分别召开贯彻落实的会议,算下来,有的基层干部同一主题的会要开4遍。不仅如此,很多会都要求一把手去开。其实有的会分管干部开并非不行,一把手开往往需要“二传”,效率下降不说,业务不熟的“二传”很容易“信息失真”。
除了大会小会特别多,基层干部的文案工作压力也特别大。
现在的扶贫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扶贫,很多部门都在做行业扶贫工作。而精准扶贫需要做不少数据采集、填报等基础工作,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往往不做这些一手工作,只是督促基层落实。“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有的表格,内容选项众多,还很专业,有的除了数据还需要照片甚至视频,这就需要挨家挨户仔细询问,查看单据等翔实材料,工作量着实不小。这样的数据采集填报工作隔三岔五地要做,我所驻村的第一书记不时需要为此熬夜加班。
基层干部心里埋怨,但工作中只能忍气吞声、埋头苦“报”。一来哪个部门都得罪不起,二来文案工作如果做不扎实,后果可能还会很严重。因为,一个地方要脱贫摘帽,要接受暗访组、督察组的检查,最后还要接受交叉检查和第三方评估,这些都过关,才能宣布脱贫。实际工作中,这些检查组、评估组会随机抽查走访贫困户,然后按照各项指标对照打分。入户时工作人员一般都会查看帮扶手册等材料,看看帮扶是否到位,问问成效是否属实。这材料工作是否扎实,对于地方能否顺利脱贫摘帽就很关键。因此,不少地方都将材料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精益求精,甚至不惜“吹毛求疵”:有的地方规定材料不能涂改,有的规定不能有错别字,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基层干部的文案工作负担。
采访中,对于基层的文山会海,大家都认为不好。基层干部都忙于开会,那谁来打通“最后一公里”?他们把大把的精力花在采集、统计、上报各种材料上,怎么抽出更多的精力,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更好在基层落地?
文山会海大家都反感,其实也有解决办法。比如技术手段就能派上大用场。有的地方在基层安装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很多贯彻部署会议就不用再长途奔波集中起来开。有的地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脱贫攻坚信息管理,帮扶干部、基层干部手机上都装个精准扶贫APP,要填报什么信息,每个人把结对帮扶的贫困户的信息收集好、填报好,基层干部作个汇总统计,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可以接受。具体解决方案还有不少,更重要的办法恐怕还是要切实反对形式主义、切实转变作风,这样才能更好把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里解放出来,去抓工作落实。
原标题:扶贫干部少些文山会海(蹲点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