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召开的成都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具有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区域发展,既是成都产业实力的标志,也是作为四川首位城市的责任。
前不久四川省召开的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成都提出了要不断增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高端产业、开放型经济、现代金融、奔康致富、绿色发展“六个辐射带动力”,而其中产业带动力是重要的内容。
构建具有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自身得有实力强大的现代产业基础。目前,成都经济规模过万亿,现代产业体系已初现轮廓,辐射带动力在持续增强,但成都工业化不充分、服务业远未达到高端依然是客观事实。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成都在产业活动外向度、要素配置密度和产出规模及效益上都还有不小差距。如何在现有产业体系基础上,对照“五中心一枢纽”功能,提升产业层次,构建优化城市产业体系,提升产业能级,直接关系到成都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
区域实力增强,又会促进带动城市实力提升。独木难成林,多大的池塘长多大的鱼。从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发展经验来看,无不是在发挥各自对区域带动力的影响下,实现了自身和区域的协调联动良性发展。北京、天津带动了渤海湾经济区发展,上海带动了长三角经济发展,广州带动了珠三角经济发展。而这些区域整体实力的提升反过来又为带动城市高位爬升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和协作支撑。当前,成都正奋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推动成都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与川南、川东北、川西北、攀西经济区合作发展,更深层次参与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在带动发展中,也是增强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必将进一步提升成都产业的区域带动力。
产业的区域带动力关键看产业的溢出能力。当前,外资东进,内资西移依然火热进行,持续掀起产业梯度转移的浪潮。成都的产业区域带动力,主要表现在自身产业体系向高端产业演进的同时,把一些非核心产业逐步转移到价值洼地,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
从成都内部来说,成都市辖的22个区市县,产业发展水平和布局各不相同,大体呈圈层向外递减状。在原三圈层发展基础上,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进一步疏解城市核心区非核心功能,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提高中心城区的外溢效率和辐射能力,带动全域均衡协同发展。这就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上,在区域发展带动上,更加优化了三圈层的产业业态。从外部看,有成都平原经济区在内的四川五大经济区、成渝城市群、中西部省份等多个外环对接,这是成都释放现代产业区域带动力的广阔腹地。当成都的高端产业不断成长壮大后,按照产业转移的动力逻辑,非核心产业必将发生外溢,满足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需求,实现带动发展。
由内而外,由浅入深,成都在构建具有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正视短板、明确方向,展现出了务实之风和大局思维。跳出成都看成都,把成都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也就下活了现代化产业发展这盘棋,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站稳行远。(张继、刘洋)
原标题:强大的区域带动力是成都现代产业体系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