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成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创业活力,提振投资信心,从而不断增强企业这一经济细胞的活力,充分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
抓产业,落脚点在抓企业,没有企业,就没有产业。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城市对全球和区域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的组织管理调配能力,以及链接融入全球和区域经济网络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城市在全球和区域城镇体系中的角色地位和竞争力。只有全面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主动置身世界城市大格局,才能准确掌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合作。要大力培育一大批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商业贸易、交通枢纽、先进制造等领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市场主体,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未来成都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才能在全球城市竞争中占得先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
我们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我们开展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必须加快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注重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要开展常态服务,提升政务服务的规范性、及时性和精准性。秉持为企业服务的“三到精神”,既要“不叫不到”,减少对企业微观经营活动的干预和影响;又要“随叫随到”,对企业提出的问题报告一次、责任到人、限期解决;更要“服务周到”,想企业之所想、谋企业之所盼,做到无微不至、关怀备至。
要强化政策集成,提升产业政策的可及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政策的系统集成和实质创新,系统梳理和评估前期产业政策,稳定有效政策、调整无效政策;坚持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强化政策引导和要素配置,支持优质资源向优先产业和优秀企业倾斜;坚持以共建共享为导向,提高运用市场资源和公共资源招大引强、做大做强的能力。
要跟踪时代变化,提升经济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和专业性。坚决摒弃“惯性、惰性、任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善于用新发展理念和专业化视角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加强对央企、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独角兽”等企业发展战略的精准研究,提高招商引资的专业性、技巧性和可持续性。
要聚焦问题整改,提升立改立行的坚定性、责任性和时效性。各区(市)县要主动认领,拿出能办先办、能支持全力支持的态度,尽快化解一批矛盾、解决一批问题;要严格落实“销号”责任制,集中时间和力量为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画句号”;要促进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调整有效对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建设力度,以解决生产生活配套率较低的问题,把产业园区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新区。
企业兴则经济兴。让我们以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两手论”为主线,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增强市场机制内生动力,使成都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商之城。□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