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政50条”提出,成都将努力创造最优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产业生态圈,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设立新经济发展推进工作机构、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力争5年建30个“海外成都”工作站、设立企业服务热线……对内,成都将优化产业生态、发展载体支撑;对外,成都将拓展“走出去”空间、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蓉企建境外产业合作园区最高每年奖励百万
在白俄罗斯首都下线的首台“闪充”大客车,核心技术来自新筑股份,埃塞俄比亚首都将建的“天府新区”,是中铁二院带去的设计……“走出去”的成都企业,开始探索建设境外产业合作园区的新模式。现在,这种模式将得到政策和资金的鼓励。对成都企业主导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境外产业合作园区,成都将给予企业最长4年最高100万元/年的支持。对成都市企业控股的新设境外企业,给予最长3年最高100万元/年的支持。对企业、协会参加境外知名展会、投资推介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次、100万元/次的补贴。
成都将加强涉外中介服务,对行业协(商)会、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涉外金融、法律、管理咨询、检测认证、人员培训等服务,按其涉外服务业务规模给予每年5%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支持,同时,力争5年内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建设30个“海外成都”工作站。
全市布局66个产业功能区建产业新城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战略,决定了成都未来产业的空间布局。如何将“十字方针”落实为产业成果?“产业新政50条”提出,成都将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坚持“产业园区就是城市新区”的理念,把产业园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市经信委党组书记施跃华表示,成都将统筹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空间规划,明确全市66个产业新城发展定位和主导功能,根据各个产业园的定位招商引资、集聚资源。
同时,66个产业园区还是现代城市新区,产城融合是园区的鲜明标志。成都将提升产业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统筹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需求,科学布局生产制造、生产服务、生活配套等功能,原则上园区每年财税收入全额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及产业发展。除了水、电、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置、物流通道等产业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还会布局生活配套设施,打造一个15分钟公共服务圈,确保园区人员生活工作两不误,还能享受宜居生态。
设新经济发展工作推进机构 推动跨界融合
如何优化产业生态?成都从推进新经济发展开始。据了解,成都将设立新经济发展推进工作机构,推进产业跨界融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股权合作、战略联盟和产业集群等模式,实施产业链垂直整合,关键骨干型中小企业,可享受与本行业龙头企业同等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新建、扩建产业链项目,按中小企业发展技术改造项目资助标准予以扶持。
成都还将强化中介配套,大力引进会计评估、法律服务、高端商务、调查咨询、文化创意、碳排放交易等国际化中介服务机构,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国内外知名的中介服务机构,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一定补贴。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科技型、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 叶燕 韩利 王垚
原标题:成都力争5年内 建30个“海外成都”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