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公示版)》热点点击

2017-07-19 07:21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桂溪生态湿地公园树绿水清,是市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张青青 摄

中心城区如何变得更靓、更宜人?我市将从塑造特色、完善配套、改善交通、提升环境、彰显文化几方面入手,提升11+2中心城区城市品质——这是记者昨天从市规划局发布的《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 (公示版)》(以下简称《方案》)中获悉的。

点击:特色塑造

分片区确定风貌特色

记者从《方案》中了解到,我市将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城市特色,并分片区确定风貌特色,还将保护特色风貌片区及特色风貌街道。

针对特色风貌片区,保护典型反映成都市文化特色的城市特色风貌片区,保护片区整体风貌,改造建筑“修旧如旧”,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风貌、建筑尺度、建筑肌理协调,原则上不应新增高层建筑。

针对特色风貌街道,保护“中优”区域内特色风貌街道,以保存特色风貌街道的空间尺度、优化景观品质、强化风貌特征、延续传统文化为原则进行控制引导。

另外,要强化城市天际线及色彩管控。城市天际线重点在于总体管控、分区指引、特色塑造。在总体层面,引导高层簇群布局,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总体天际线;在河流、公园、山体周边等重点地区,通过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塑造近人尺度的特色天际轮廓线。

城市色彩通过确定总体色彩基调,分片区、分类别制定导引。通过现状调研,结合城市地域文化、气候特征,确定“中优”区域亮丽明快的总体色彩基调;根据功能定位及历史文化特征,分片区进行色彩控制引导;对公共设施、住宅等不同建筑类型进行色彩区分,分类引导色彩,凸显城市风貌层次;对建筑裙楼及塔楼采取不同的色彩引导,底部宜凸显细节,形成友好、宜人的沿街立面。

点击:完善配套

建设一批大型公共设施

我市将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建设一批大型公共设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建设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广场、四川大剧院、国际足球中心、成都科学馆、奥体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重大公共设施。

其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对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进行实施评估,制订行动计划,全面加快实施建设——合理引导高端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提升城市高品质服务功能;以“宜居生活圈”为基本单元,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大型公园绿地,在满足《公园设计规范》的情况下,配置公园配套用房及文化、体育、青少年教育、科技等小型公共服务设施。

点击:改善交通

推进“街区制”强化路网

形成以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多网融合的城市交通体系。以“增加慢行资源,优化慢行系统,提升慢行品质”为规划策略,构建自行车交通网、步行交通网和锦城步道城市特色慢行线。

加快推进“街区制”,理顺城市路网体系。通过增加“街巷”进一步强化路网功能,形成外通内畅的道路系统,实现“街区制”。

点击:提升环境

全面构建天府绿道体系

提升中心城区水网体系,构建河、渠、湖、湿地的复合水网体系。

增加小游园、微绿地,对难以独立成宗开发的零星用地及边角余料,主要作为开敞空间和绿地使用;建设小游园、微绿地,增加一批有特色的绿化开敞空间,并增设景观休闲设施,记录成都符号,留住城市记忆。

全面构建天府绿道体系,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另外,还将构建“中优”区域历史文化展示体系,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强历史城区格局保护,保护“三城相重”的古城格局和街巷肌理;凸显城墙遗址保护及历史城市的轮廓;通过城市设计营造特色空间景观,提升片区形态风貌。提升打造浣花溪、少城等文化片区。

本报记者 袁弘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