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 让民生实事成为增进百姓幸福感的“最佳载体”

2015-10-15 08:24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金秋十月,成都温暖宜人。

今年,在这座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里,我们寻觅到了更多动人的民生细节:天空更蓝了,持续不断的“成都蓝”在朋友圈被刷屏,背后则是成都治霾的决心;令人头疼的“入学难”问题,正得到有效缓解,一座座高标准建设的公办幼儿园、小学出现在家门口,背后是成都解决百姓最迫切民生愿望的信念;多条地铁线路开工、社区巴士不断增加,背后则是成都啃下出行难“硬骨头”的信心……

在成都,民生年年保持高投入,今年也不例外:今年初,成都出台十大民生实事,全年将实施204个民生项目,初步概算约200亿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理念下,成都正不懈推进民生实事又好又快发展。

□成督轩

房管篇

【目标分解】

改造完成944个老旧院落,其中,五城区(含高新区)改造完成400个老旧院落;郊区(市)县改造完成544个老旧院落。

10月9日,成都市成华区建设路街道培华社区红光苑居民唐贵书正拿着扫帚清扫小区院落一角的落叶。“现在环境这么好,要更加珍惜才是。”唐大哥笑着说。

今年7月,这个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小区,彻底换了新面貌:大气整洁的门头、灰墙上镌刻着时代记忆,不大的院子里整齐地规划出了绿化带和停车位,健身广场深受居民欢迎……

不仅是红光苑,今年成都900余个老旧院落全部焕发了新的生机,带来改变的是成都大力推进老旧院落改造的决心。

问需于民,成为这场改造中的基本原则。

“百姓们想改造啥,最迫切的愿望是啥,我们都要满足。”成华区建设路街道培华社区书记杨剑鸿介绍,去年底,社区开始启动“改造摸底调查”,经过挨家挨户的走访,梳理出了17项改造意愿。

定了目标,立即行动。大年一过,红光苑热闹了起来,原先总渗水的铸铁落水管更换成了PPV材质的排水管道,一楼违章搭建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白砖砌成的花台……在这场改造中,改变的不仅是居民们的居住环境,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自治力也同步提升。

顺着院子的小路往里走,来到红光苑的连心驿站。“这是原来的自行车棚改造而来的,现在成了小区居民的自治空间、图书室以及文艺活动空间。”杨剑鸿介绍。

“以前啊,大家要说点事情只能在小区找个角落坐下,现在环境好了,大家自治的积极性更高了,开会都到齐,干劲儿更足!”红光苑自治小组副组长范连生对连心驿站点赞。

连心驿站的墙上,张贴着院落一周的活动:鉴宝交流会、健康交流讲座、助老服务、青少年活动……百余平方米的驿站,为居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为邻里的和谐关系搭建了沟通的平台。“院落改造之后,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前住在这儿的居民有了好的选择都搬出去了,现在啊,又陆陆续续搬回来了。”杨剑鸿说,优美的环境与和谐的邻里氛围,增添了院落的“吸引力”。

在成都,有近千个老旧院落告别了以往管网破旧、环境脏乱差、机动车乱停放的历史,在这场改造中迎来“新生”。崭新的院落,为千万成都市民带去了整洁的居住环境,以及和谐温暖的邻里氛围。

教育篇

【目标解析】

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免费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做到“应免尽免”。

对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及两类高中教育阶段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实施教育资助;免除全市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并给予每年人均1500元生活补助。

中心城区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0所,建设公办幼儿园150所。

每年打造规范化社区教育学校20所,建设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20个。

10月10日,刘金华来到成都锦江区水井坊社区教育工作站,她看着课表,规划着本周的“学习计划”。“我上了乐邻英语和友邻学苑升级班,晚年生活有趣了,学到了知识,交到了朋友,还参加了社会组织成了一名志愿者!”刘金华的晚年,迸发出了昂扬的学习热情。

“从成立至今,我们已开设了6大类19门课程,吸引了1800多名居民前来参与。”锦江区社区教育中心主任陶兰琼介绍,课程有简单的英语应用、养生知识、邻里相处之道等,有趣又有实际用处。

“以辖区为第一级,设立了区社区教育中心,再延伸到街道,设立了区级社区教育学校,从街道出发,又下沉到社区,建立了社区教育工作站,无缝的衔接,目的就在于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时刻学习知识。”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此之外,锦江区还引进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10来个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教育之中,目的就是为了让课程丰富生动更加专业。”锦江区水井坊街道义中心副校长李铁钢说,社区教育倡导老师和学生角色互换,在社区学校,老人可能是老年英语课程的学生,也可能是烹饪课程的老师。

不同的探索,正在成都各地涌现——在市中心青羊区少城街道商业街社区,不少居民正聚集在社区教育工作站的课堂里上课。

“我们社区的特点是,居民们自发学习的热情很高,就利用社区教育工作站,为这些群体搭建平台。”商业街社区主任叶竹说,社区目前已组建了灯谜、摄影灯、京剧等12支学习社团,通过开设各类公益课堂,还吸引了不少其他社区的居民前来参与。

今年,成都社区教育以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以推进《成都市社区教育促进条例》立法为契机,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其运维机制建设,以活动为载体,以一体化、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为重点,开创了社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此外,成都今年还将完成市级规范化社区教育学校、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年度建设民生目标,打造20个学习型社区、200个学习型组织、2000个学习型家庭。并建立特色项目推广、教学互动、市场化运作机制,对“最成都·市民课堂”生态菜园、川菜、园艺、养老等重点项目进行深度打造和提炼,开设20门市级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扶持、培育10门国家级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民政篇

【进度报盘】

开展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以条件成熟的农村乡镇中心敬老院为依托建立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1个,目前已有9所挂牌。

新建改造养老床位。目前,已完成新增和改造养老床位10400张。

建设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00个。目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已建成485个,在建115个,年底前可全面完成任务。

为4.3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已完成为3.5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10月10日,秋天的成都,气候宜人。来到温江区永宁镇天王社区,镇上最“打眼”的建筑屹立眼前,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亮丽的橘色外观,这是温江区首个建成投运的公建民营养老院——择一城颐养居。

走进养老院,动人的细节比比皆是:室内地面铺设的是防滑PVC地胶,楼梯、走道上均有无障碍设计,并装有多个报警按钮;房间内,床铺安装有保护栏,床头配有紧急呼救器,空调、电视、洗衣机俱全,淋浴间还配置了坐椅。“一共200张床位,可选择双人间或单人间。”成都市温江区择一城颐养居相关负责人介绍,颐养居内还设有康复理疗中心、小影院、歌舞厅、棋牌活动室、情感吧、社工服务站等,力求让入住的老人“享受”生活。“我老伴去世了,不想给儿女增添负担,就自己住过来了。这里环境好,还有朋友一起聊天,晚年生活不再孤单了,觉得活得有尊严。”79岁的老人刘德仪笑着说。

老人满意的背后,是成都对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的不断探索。

择一城颐养居是温江区第一个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由政府出资3000多万元建成,再引入社会力量运营。不过,不同于一些地方政府“全包干”的做法,温江区要求经营方也要投入——青羊区一家中老年服务中心中标项目后,花费了600多万元添置各类设施设备。“成都不对各区县的运营模式作硬性规定,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途径,但总体原则是要逐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也为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运营方案定下原则: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要优先满足所属行政区域和结对区域内下列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包括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失去独生子女或者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的老年人、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此外,占地19.5亩、床位436张的双流县颐养居也投入使用,这所按照四川省三星级“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标准建设,总投资约9600万元的公建民营养老院,将为老人们的幸福晚年生活,提供新的保障。

水务篇

【目标任务】

开展200条黑臭河渠综合治理。

加快污水管道建设改造,确保中心城区、郊区(市)县城、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70%。

新(改)建塘堰600座、微水池1000口,新增和恢复蓄水能力3500万立方米,节水改造灌区渠道1000公里。

全市解决7万农村人口和学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成都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第一阶段也临近尾声。这场“战役”中,解决了“十二五”规划内农村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提升了农村300万人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10月12日,成都邛崃市卧龙镇金龙村,村民姜玉琴正拧开水龙头,“哗啦”一声,清澈的自来水从管中流出,她接了水,准备淘米做饭。“以前我们要打井取水,很麻烦,后头镇上的小水厂虽然也供自来水,但很多时候水都是黄的,不敢用,还经常停水,很不方便!”姜玉琴回忆,也抱怨。

去年起,连同姜玉琴在内的万千百姓,都有了别样的体会:自家的水龙头拧开就有透亮的自来水,水压足,水质好,还不停水。“啥子都变好了,水费一点儿也没涨,真是好!”姜大姐乐呵呵地说。

百姓的感受源于成都市不断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按照平原浅丘区大水厂、大管网供水覆盖等原则,成都规划实施了“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县域城乡饮水保障提升工程,累计筹资49.7亿元,建成万吨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8处、千吨万人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21处,大水厂、大管网供水覆盖农村450万人,截至2015年5月,率先在全省全面解决“十二五”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以卧龙镇为例,去年由邛崃市农村供水有限公司牵头,建成了卧龙水厂,通过抽取河流水作为保障,惠及了万千百姓。“以前农村百姓都用地下水,但地下水存在铁锰超标而且水量非常不稳定的状况,既容易造成停水还对健康有危害。”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以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为水质标准,优化提升水质处理工艺,在平原浅丘区大规模建设集中式、规模化供水工程和供水管网,在深丘区改造提升小型供水设施,构建城乡饮水同网同质同价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现在饮用水保障很充足。”在水厂综控室,邛崃市农村供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水厂还应用了高科技监测技术,随时掌握水源的情况,以保障村民安全用水。“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巩固提升,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使广大农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人社篇

【目标任务】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2014年末新增1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90%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

城镇新增就业20.5万人,城乡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5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8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现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帮助1200名高校毕业生创业;确保每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有1-2名、每个城镇社区有1名大学生志愿者。

2015年,成都人社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完善促进就业创业和更加集聚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优化提升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实现城乡群众“人有普保、劳有应获、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生支撑。

【特色亮点】

今年,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市统筹实施办法》,规定自5月1日起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市级统筹。此项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统一预算、分级管理、市级调剂的模式,并同步建立留存积累基金、市级统筹调剂金,对区(市)县基金收支及其缺口实行动态管理。

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成都仍在持续探索。为推进并深化个人账户改革,今年,成都市出台了新政,从今年6月1日起,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支付范围扩大,新政的出台,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个人账户资金过多积淀的状态,缓解了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的失衡问题,也增强了参保人员使用个人账户抵御疾病风险的作用。

在就业方面,成都市人社局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策部署,紧扣“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出台了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牵头承办全市2015年创业大赛、“创业天府·菁蓉汇”海外专场等活动。此外,还继续推进就业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系列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并健全完善全市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和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和援企稳岗作用,为企业发展筑牢保障线。

截至9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9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1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7.56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3.36%。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达到560.73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13.2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主要工作目标整体实现了前三季度进度要求

原标题:成都 让民生实事成为增进百姓幸福感的“最佳载体”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