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一个群安村 两种“小组微生”模式一样漂亮

2015-10-17 07:25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航拍崇州市桤泉镇群安村。成都商报摄影记者 张直

“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风光、生态化建设”,在崇州市桤泉镇群安村,荷风水村新型社区和余花龙门子隔着一条主干道相望。两种不同的“小组微生”打造模式,最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但诠释了一个共同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题。

■余花龙门子:

恢复性改造川西林盘

余花龙门子,乍一听,这个名字可能有点不好理解。解释起来,“余”是群安村9、10、11三个组的主要姓氏,据传他们为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裔,迁徙过程中取了繁体“铁”字的一半作为姓氏,就是“余”氏。“龙门子”是指当地有围墙有院门的建筑风格。

从成都出发,穿过崇州市桤泉场镇,再行约2分钟车程,余花龙门子就出现在路的右侧。绿树竹林掩映之下,清一色的白墙黑瓦“小青瓦”建筑群,院门或虚掩或洞开,写着“茶”字的招牌随风起舞,道路都是石板铺就,地上不见一丝纸屑。

“怎么样?这是不是一个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桤泉镇副镇长帅建军边行边介绍余花龙门子的建设情况。穿过这一个院落群,一片刚收割过的水稻田出现在记者眼前。院落群边上,一家名为“河畔人家”的乡村客栈已经基本建成,三三两两的工人在院子里做景观打造。远处,白色的葡萄大棚一眼望不到头。

帅建军介绍,目前余花龙门子前三期都已经打造完毕,四期正在进行污水管网等收尾工作,年底将完整呈现。余花龙门子的产业也在逐步提升,一年四季游客如织,其农家乐规模将在今年底增至8家。

帅建军说,在余花龙门子打造过程中,桤泉镇通过激活农村资源,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就业增收。同时通过农村房屋出租、抵押贷款、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合作开发等方式,撬动农民财产变现,盘活农村土地和房屋资源筹资102万元,农民财产性增收人均2400元,“初步走出了一条既注重‘保护与利用并举、文旅互动、一三互融发展’,又实现‘望山见水记住乡愁’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之路。”

■荷风水村:

产村相融的新型社区

与余花龙门子一路之隔,荷风水村呈现的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小组微生”形态。

“你现在来得不是时候,荷叶都枯了。明年早点来,这里更漂亮。”跟着帅建军的指引,从余花龙门子出来,快步行走10分钟左右,穿过一片一片的葡萄园,只剩残荷的荷塘出现在记者眼前,光看塘里密密麻麻的荷秆就能想象出,盛夏时塘里必然亭亭如盖。荷塘边上,一栋一栋青灰墙的小楼拔地而起,有的是小高层,有的是联排别墅造型。小区里,绿植生机盎然,菊花开得正艳,环境与城市的高端住宅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搬进在荷风水村的新家以后,张洪云的日子过得比以前更舒心,女儿上进,老两口的土地流转出去,他被推举为小区物管中心主任,安排小区治安巡逻、环境保洁等一系列事情。“搬进来两三年了,我们小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盗窃案。”而且,张洪云家的收入也不低,“流转土地的收入、物管中心的工资等,一年有四万左右”。

“荷风水村新型社区是我们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由群众自主实施,试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而建成的。”帅建军介绍,荷风水村建设中秉承了“产村相融、一三互动”和“小组微生”的新村建设理念,配套了红白喜事房、社工服务站、活动广场等21项公共设施和8000平方米绿地,周边更是形成了千亩荷花、千亩红提葡萄、千亩金银花的“三千产业”支撑,居民也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成都商报记者 刘友莉

原标题:一个群安村 两种“小组微生”模式一样漂亮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