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乡统筹发展之路上,成都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建立了现代农村产权制度。
成都市委统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成都在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一体的规划制度,严格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开展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退出等改革探索,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他表示,为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谁来种地”的问题,成都还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开展了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三次产业互动发展、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等改革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得到充分肯定。
“为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成都还开展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搭建涉农投融资平台、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组织等改革探索,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他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农村土地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融资2857笔,金额120.6亿元。
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机制 交易金额超8亿元
市委统筹委介绍,近年来,成都坚持以确权登记为基础,以保护耕地,符合规划为前提,以用途管制为核心,保障农民权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深化改革,积极稳妥和规范有序地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及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彭州市葛仙山镇主打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但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部分乡村旅游项目业主却存在因缺乏配套建设用地而难以扩大经营规模的问题。为化解这一难题,葛仙山镇通过挂牌方式出让建新村两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产业发展提供建设配套用地,促进乡村旅游等一三互动产业加快发展。其中一个点位的社会业主依托该宗土地打造生态农庄,同时还流转点位周边60亩农用地建设“果浓情草莓采摘园”,目前已实现总产值130余万元,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还解决了周边40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市委统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市通过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共交易集体建设用地102宗,土地面积2221.42亩,交易金额8.09亿元。
农房产权抵押 农家乐业主融资50万元
近年来,成都市还积极推进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市委统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农村土地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融资2857笔,金额120.6亿元,其中,发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297笔,金额74.4亿元;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79笔,金额2682万元;发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2244笔,金额6.5亿元;发放农村集体林权抵押贷款237笔,金额39.4亿元。
今年,彭州市还成立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推进农民房屋所有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的抵押融资,重点支持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资金需求,通过抵押融资,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进入,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葛仙山镇花园沟景区5户农家乐业主利用农村房屋产权在成都农商银行彭州支行抵押融资,每户融资50万元,用于农家乐提档升级。今年这5户农家乐的游客接待量较去年增加50%,上半年已实现收入300余万元,同比增长80%。
同时,在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方面,成都还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市委统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6273家,家庭农场226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780家,全市现有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近5000人。成都商报记者 韩利
原标题:创新农村金融改革 成都农村获产权抵押贷款超1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