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944个老旧院落 今朝华丽蜕变

2015-12-15 07:24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最近,家住成华区红光苑的老人们,常常习惯去走一走小区的文化墙。这块长约400余米的长廊,张贴着许多从老人们手中征集来的黑白老照片,它们融入了东郊的工业元素、核心价值观,展现了红光电子管厂辉煌的过去和发展变迁的历程。许多人走在长廊旁时,内心的“红光记忆”不由得澎湃而出。

而在以前,这里的情形不可想象:楼下花园杂草丛生,私自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小区里道路坑坑洼洼,雨污排放不畅,居民们经常在雨天淌水进出……所有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一场浩大的老旧院落改造工程。跟红光苑这个老旧小区一样,全市900多个老旧院落经历了一场涅槃重生。

截至目前,在成都市房管局的要求和推动下,我市纳入2015年改造目标的944个老旧院落,已经全部完成院落自治组织建立,设立物业管理和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率先完成四改六治理的工作目标要求。

刻不容缓的改造

老旧院落期待“旧貌换新颜”

虽然已经过了花季,但在院子新砌的花坛里,花还是开了。64岁的邱贤成每天都会在院里走一遍,看到移栽来的花草长势不错就心满意足。业委会开会的时候,他向大家说:“院子改造得这么好,我们再弄点盆栽,把走道两边都装点起来。”

这里是武侯区跳伞塔街道林荫街9号院,今年年中时完成了老旧院落改造。在邱贤成的记忆中,他对院子从前的环境相当不满意,院坝里坑坑洼洼,遇到下雨就积水;电瓶车随意停放,快把过道都淹没了;最烦人的是墙面渗水,找邻居协商,结果对方也是这情况……老邱最后干脆哪儿都不去了,晚年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

像邱贤成一样对自己所住的老旧小区不满意的人,并不在少数。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锦江区东华正街33号院,共有3栋5个单元,61户居民。70岁的冯本超是1栋2单元的居民,几年前楼下多了两家餐馆,每天排放出大量油烟。冯本超从此再也不敢开窗了。

而住在武侯区双安东巷2号老旧小区的印云生,经常为“收水费”而头疼。以前各栋楼的供水“屋内分表,单元总表”,但由于自来水管、水表等设施老化,管道渗漏、滴漏、不规范用水时有发生,导致居民的实际用水量和总水表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经常出现五六元一吨的“高价水”。

强势推进下的改造

944个老旧院落华丽蜕变

“这些院落主要形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为计划经济时期企事业单位宿舍和政府拆迁安置房等。”上述居民反映的状况,在全国主要城市中都有着普遍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数企业改制破产,拆迁安置房后续管理政策不明等多种原因,导致老旧院落长期无人管理。

而基础设施是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许多小区的燃气、自来水管网锈蚀老化严重,电力、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推进滞后,排水管网建设初期标准较低,受地理位置、难并入主街道排污管网等因素制约,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只能在少数条件较好的老旧小区实施。

此外,小区供电、照明、通讯、网络等管线老化严重,供应时有不畅,绿化配置不足,外露管线杂乱无章。多数小区还存在公共道路路面不平,绿化配置不足,无明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划分区域,垃圾收运设施不足等问题。

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已经刻不容缓。从今年以来,市房管局着力推动“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顺利实施。一场覆盖我市所有老旧院落的改造工作,开始陆续推进。全市纳入2015年改造目标的老旧院落,共计944个。

建立长效机制

先成立自治组织再改造

在市房管局专业人士看来,老旧院落长久以来的痼疾,不仅是硬件设施的老化,还在于物业管理机制落后,有人住无人管。因此,在今年的老旧院落改造过程中,建立院落自治组织、物业管理机制和缴存维修资金,成为许多小区启动改造的“前置条件”——不仅要把院落改得好看,还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据了解,此次每个院落应当在改造工作开始前按规定先成立住委会、家委会、院委会等院落自治组织。院落自治组织一般由3~7人组成。院落自治组织须按相关规定由院落业主选举产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自治公约,进行自治管理,院落自治组织要根据院落居民授权,不仅要组织配合开展院落软件、硬件的改造工作,改造完成后,集中居民意愿与物业服务其他管理人签订院落物业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责义务,共同推进院落日常事务管理,尤其是院落的安全稳定、环境卫生、日常秩序等,确保院落管理持续长效。

锦江区东华正街33号院的居民们根据院落实际,结合居民意愿,共同制定了一份《居民自治公约》,要求院落党员和居民代表定期召开议事会,讨论院落管理相关事宜。

放权于民

让群众在改造中做主

“这次改造最大的不同,就是院子怎么改都是我们老百姓自己说了算。”肖家河街道相关人士曾经提到,前些年也曾经搞过类似改造,但都是基层党委政府确定院落。现在院落改造从头到尾,都是由居民自己做主。

市房管局介绍,他们根据居民意愿进行对标改造,比如硬件改造的标准分为了院务公开栏、安防设施、环境整治、房屋共用部位、管理用房、公用设施设备等6大方面的改造。硬件改造的费用也主要由市和区(市、县)两级财政负担,居民可以“坐享其成”。

对这些政策,金牛区马鞍山路36号院的老肖感受最为深刻。谈到小区的施工改造,他感触很多,从方案的设计到敲定,都改了很多回,全部是根据老百姓自己的意见来进行的,“确实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来干,街办和社区等相关部门,更多是提供支持和建议。”

经过这一轮改造,许多小区已经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段时间我邀请朋友到我家来做客,大家都以为我们院落是商业楼盘。说配套设施特别好,房屋外观又好看。”说到这里,磨房街片区老旧院落的居民李桂英笑得合不拢嘴。

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原标题:944个老旧院落 今朝华丽蜕变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