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日报专栏  »  正文

张文敬:“五极居”中话冰川

2015-12-15 10:18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高赛琦   责任编辑: 马兰

主持人语

系统考察青藏高原50余次,4赴南极,3赴北极,张文敬如此看待四川:四川拥有气候分带、植被分带、景观分带的极高山,景观格外丰富多彩,如果说人与人之间是距离产生美,那么四川独特的高差错落的地形与气候,是“大美四川”不可复制的资源。

本期嘉宾  

张文敬,著名冰川冻土学家、科普作家。1945年生于四川旺苍,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任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山地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多次赴南极、北极、珠峰、长江源、雅鲁藏布大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喜马拉雅山南坡以及中国西部各大冰川分布区进行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出版科普著作20余部,被中国科学院授予“‘十一五’科学传播先进个人”称号。

对话

大美四川的山川与冰川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调节器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简要介绍一下冰川与气候的关系。

张文敬(以下简称张):传统教科书把冰川作为科学进行研究才半个多世纪。传统理论认为,第一,冰川是气候变化的窗口;第二,冰川是气候的产物。在我看来,冰川不仅是气候的产物,它也是一定地形、地貌条件下的产物。冰川是气候变化的调节器。

记:你如何看待地球气候变暖问题?

张:当气候变暖,冰川开始牺牲自己的体能,这种能量叫“冷能”,消耗掉空气里的大量热量,从而控制气候进一步变暖。那种提出全球冰川“马上融化论”的学者,并不懂冰川。南极冰盖存在了上千万年,我们从南极钻探出来的冰芯可以证明,里面气泡包含的二氧化碳很高,说明至少在距今10—16万年前,地球的气温比现在要高出6—10℃。但南极冰盖从来没有消失过。只要有一年四季变化,冰川就有凝聚与融化。所以,冰川即将消失的预言,至少不会很快到来。当然了,人类的废气排放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过,也需要加大控制,比如会形成雾霾,但这不是引起冰川消失的主因。

记:那“温室效应”你怎么看?

张:我个人认为不存在“温室效应”。所谓温室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的说法,我觉得漏洞在于,二氧化碳的比重重于空气,它怎么可能飞到高层空间成为地球的“棉被”呢?太阳辐射是短波形式,折射之后变成了长波辐射,那就无法返回太空。形成“南极臭氧空洞”,我认为另有原因。

跃动冰川与北极雪藻

记:你出入青藏高原100多次,系统考察了50余次,4赴南极,3赴北极,冰川世界里到底有什么?

张:冰川世界无比丰富,冰川本身就有生命,动物、植物也有。我提出过“跃动冰川”理论,所谓跃动冰川,是指在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内突然快速前进几米、几十米甚至几公里的冰川。这类冰川跃动的周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有人也把它叫作波动冰川”,与地震、泥石流毫无关系。

1982—1984年我作为冰川组负责人,参加了由著名地理学家杨逸畴教授任执行队长的中国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登山科学考察,在主峰西侧发现并详细考察了中国首例具有跃动行迹的大型山谷冰川——则隆弄冰川。1991—1993年,我作为队长,组织实施了中日日关宣西藏东南部冰川灾害科学考察,发现和考察了中国第二例具有跃动行迹的超长运动的大型山谷冰川——米堆冰川,该冰川与西藏境内最长大的山谷冰川——来古冰川肩连,复式冰川瀑布高约1000米,之间奇迹般地发育着一片原始森林孤岛,形态非常美丽,冰川湖水倒映着雪山和森林,令人流连忘返。

记:你发现、命名的“北极雪藻”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张:2002年7月31日,我在北极科考,在斯瓦尔巴德群岛郎伊尔宾冰川上发现北极雪藻。这是中国人首次发现冰川雪藻,也是这次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取得的重要科考成果。

茫茫冰川在我眼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冰蚯蚓,有冰跳蚤,有冰老鼠(一种藻类,很像老鼠)……这里对人类是低温,却适合一些低级生命存活。以前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科考从来没有见到过冰川藻类。我突然发现,晶莹的冰粒上附有粉红色颗粒,点点滴滴。顺着这些颗粒细细搜索,发现在冰河朝阳的峭岸上也布满了带状的粉红色颗粒。我用GPS定位仪测得,这里是北纬78.10度,高度为41英尺,时间是7月31日中午12点。在北极冰川积累区发现雪藻,说明这里有低级生命存在。在其他类似的冰川环境下,很难发现这种生命现象存在。这次北极雪藻的发现,丰富了冰冻川里生物的多样性。值得一说的是,我的老家米仓山也有类似的红球藻类,含有虾青素,是民间所称的“长生不老药”。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