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推进城市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关键词
家园情怀
成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的在这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有的在这里建功立业、成就辉煌,建设好、管理好这座城市,我们每一个人都重任在肩。
新常态下“谁来建设城市”?在成都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闭幕大会上,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提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按照这一理念,成都将“以共建促共享、以共享带共建,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城市发展格局”。“观文识人,书记讲话字里行间都是他的‘家园情怀’,以及希望大家发扬主人翁精神,为把成都建设得更美好而积极建言献策。”市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英的这番感受,正是会后市政协委员以及列席闭幕会的市人大代表的共同心声。
点赞
“让人有激情想把成都建设得更美好”
何为“家园情怀”?“‘家园情怀’就是一种家、根、故土的情怀,是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漂泊到哪里都会想家的情怀。”市人大代表、 邛崃市平乐中学教研室主任杨国蓉说。
市人大代表、民进成都市委副主委、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波认为,拥有“家园情怀”是大家应该坚守的状态,家园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人可以到处走,但总有自己的根基,这是与生俱来的本心和乡愁,是人普遍的生存要求。
在市人大代表、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冉鸣看来,中国人有一种寻根的情结,“我们在成都生活、工作,这里就是我们的根,每个人都希望‘根’发达、文明、进步,正如闭幕会上所说的‘成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的在这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有的在这里建功立业、成就辉煌,建设好、管理好这座城市,我们每一个人都重任在肩’。”
市人大代表、四川省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黄渭蓉与冉鸣有着同样的感受,在她看来,这种希望会转化成一种动力。“‘家园情怀’会勾起人的乡愁,作为成都的一份子,作为家乡的一员,让人有一种想要把成都建设得更美好的冲动和激情。”
共鸣
“不要把自己当作城市发展的旁观者”
“推动城市发展,既需要建言献策的‘参谋官’,更需要身体力行的‘实干家’。”对于黄新初的这个理念,黄渭蓉深有同感,她说:“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们还能为城市的发展、 家园的建设做点什么?”
作为职业教育战线唯一一名来自中学的市人大代表,她认为有“冲动”,更要有行动,且这种冲动不是一时的,而是长久的付诸行动,从本职工作出发,为成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壮大培养更多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市人大代表、大邑县农林局高级农艺师凌俊英与她的想法一拍即合。“特别是当我们走出成都后,就会觉得‘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家乡好’,那种自豪感和自信油然而生。这其实更加提醒我们是城市的主人,而不要把自己当作城市发展的旁观者。因此每个人都要贡献力量,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索取。”
感受
“政府决策都是‘家园情怀’的体现”
对于政府部门,如何在工作中融入“家园情怀”?闭幕会上提出,“坚决避免城市发展中‘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持续办好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民生实事”。
市人大代表杨国蓉在这次两会期间,就充分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决心,她说:“不管是2016年和未来五年的工作安排,还是书记在闭幕会上的讲话,都出现了很多立足于民生、反映老百姓心声的愿望,真正的想百姓之所想。”
杨国蓉清楚记得,其中涉及到“美好”“方便”“新兴”“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等很多富有诗意和浪漫的词语,“让人感到自豪、充满信心,这是政府为民做实事的‘家园情怀’。”
市人大代表、民进成都市委副主委、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波也有类似感受。在他看来,城市细管理、便捷感、通透感等理念的提出,都是“家园情怀”的体现。
建议
“共建家园在每个人一言一行点滴中”
如何做好“参谋官”和“实干家”,闭幕大会上提出,“以成都发展为己任,俯下身子、放开手脚、真抓实干,在各自岗位上干出优异成绩,为城市的兴旺发达挥洒汗水、贡献才智”。
冉鸣对此也有一致的看法,“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你就要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冉鸣说:“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对外宣传这座城市,告诉外地朋友,这座城市很好,欢迎他们来做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更美、环境更好,总体来说,人民城市还需人民共建。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 就应该努力做一个高素质、讲文明、为成都发展建言献策的人。”杨国蓉说,正如会上说的“坚持严以律己,积极引领城市文明风尚”,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普通市民,不仅仅要享受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也应该为这种进步和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具体如何做?杨国蓉认为,有些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恰恰是平时最容易忽视的,共建家园不用去高喊口号或讲大道理,就在一言一行点滴中。
成都晚报记者 董亮 黄海英 胡科 白茹 黄尚斐 罗斯 林姝霏 薛欢
原标题:代表委员:作为城市的主人翁 要努力当好“参谋官”和“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