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貌 刘康摄
1月23日上午,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5天会期中,省政协委员们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共谋我省“十三五”发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跨越”、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建言献策。
随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施和经济进入新常态,此次两会,省政协委员、内江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内江市委主委张崇国建议,在内江市建立“成渝经济试验区”,推动“中部崛起”,使内江成为连接和承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人口和产业转移的纽带和桥梁。
担忧
成渝快速发展“中部凹陷”
2011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成渝之间缺乏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二级城市作为连接两地的纽带和对成渝经济圈“双核”的支撑,导致成渝经济圈城市布局存在“失衡”,成渝两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减弱,各种高端产业及服务功能过度集中成渝,资源配置不科学合理,不利于成渝经济圈的协调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
内江,向西172公里,成都;向东168公里,重庆。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被誉为“成渝之心”。内江处在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是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核心”,但面临“地域上是腹心,发展上被边缘”的尴尬局面,由于特殊的区位和市情,处于“农业大市、工业弱市、财政穷市”的困境。
“内江是成渝之心,却处在尴尬的局面。”省政协委员张崇国担心,随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施和经济进入新常态,内江与两地的距离将进一步被拉开,沦为凹陷地带。
优势
“四大经济圈”结合部中心
内江地处成渝两地的中心位置,既能成为连接成渝之间的纽带又具互补性,为老工业城市,基础条件较好。“在内江建立‘成渝经济试验区’将成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兴衰关系四川‘十三五’规划发展、关系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甚至对于整个全国丘陵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对成渝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张崇国说。
张崇国还从区位优势、产业结构、文化底蕴介绍了内江。内江是承接成渝、川东北和川东南“四大经济圈”结合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集连接成渝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承接成渝人口和产业转移、成渝发展互补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等优点于一身的二级城市,对于成渝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战略保障作用。
建议
设立“成渝经济试验区”
张崇国从行政区划、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优惠政策分别进行了建议。
在城市建设方面,设立“成渝经济试验区”后,内江就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根据市场和发展需要规划和建设好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中心城镇和小城镇,使成渝两大城市产业和人口向“成渝经济试验区”转移,减轻成渝两大城市的人口、环境等等压力,形成“成渝经济试验区”大城市。
国家和省对“成渝经济试验区”进一步下放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加大改革力度,允许先行先试。允许城乡资源互动,即农村居民在城市购买房屋后,允许将农村房屋买给城市人,允许城市人在农村购买房屋,并颁发不动产房屋登记手续允许城市人租种农民撂荒、闲置的土地,并获得国家与农民种地相同的补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制定特殊金融政策,如“成渝经济试验区”各级银行的存款应优先支持“成渝经济试验区”发展,未经批准不得拆借等。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尹省“两会”相关内容详见02—03版
原标题:省政协委员张崇国建议:建立“成渝经济试验区”助推内江“中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