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免税“黑店”如何行骗
2015年10月,上海游客姚女士在日本一家JTC免税店买到一款高价酵素营养品,事后发现这款产品在当地百姓爱光顾的普通药妆店不见踪影,在知名网店和该品牌对应的医学研究所官方网站上都查不到信息,而价格却是市场上同类产品的40倍。当记者想进入这家免税店一探究竟时,竟被告知进店必须提前预约,并携带短期旅游护照。
无独有偶,同年,越南媒体《劳动报》记者对与中国接壤的广宁省下龙市一家乳胶寝具店进行暗访时发现,这家店只接待中国旅游团中佩戴店家认可标志的游客,不接待本地人,里面一个枕头报价250万越南盾(约合112.5美元或750元人民币),“买一赠一”。而实际上,河内普通专卖店里的乳胶枕头按尺寸大小,价格在30多万越南盾到60多万越南盾之间,店里促销活动还能打八五折。
值得注意的是,姚女士买的产品在日本不少面向游客的免税店销售火爆,而越南乳胶品专卖店被中国旅行团光顾后,必能大赚一笔。有多少人受骗,难以统计,但店家如何得手,倒是有迹可循。
一是导购欺骗游客,以次充好。在日本旅行社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王女士告诉记者,一些非正规的地陪导游会和免税店、餐厅、旅店勾结,从一开始就对游客“洗脑”,怎么跟游客对话都经过专门培训。例如让导游谎报年龄,扮演保养品的受益人,赢得信任;用普通牛肉冒充神户牛肉,以普通螃蟹冒充帝王蟹等。
澳大利亚免税店员工向记者爆料,他们经常忙于换标签,把中国生产的商品商标换成澳大利亚的,或把不知名商品换成所谓名牌。其中利润最大的就是化妆品和保健品。
二是扯官方大旗,行坑人勾当。据澳大利亚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导游宣称,澳大利亚是全世界唯一把保健品当药品来严格管理的国家,有严格的GMP认证,而在免税店购物按当地法律需要出关提货,给游客造成产品非常正规的印象。其实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优质生产)的缩写,是国际公认的对药品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规范,中国也有类似认证,并非澳大利亚独有。
据越南《劳动报》报道,涉事免税店的中国女店员声称越南政府专门向中国游客推出“买一赠一”优惠,而且仅限当天。后来广宁省工贸局向新华社记者证实,越南政府根本没有用“买一赠一”活动吸引游客。
三是让游客行程忙碌,无暇了解和比较当地商品,掉入高价陷阱。中国游客看中的很多商品都是当地特产,理应价廉物美,但被店家偷梁换柱后,商品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价值。例如在澳大利亚,有的保健品进价不到20澳元(约合14美元),却能卖到上百甚至几百澳元。很多游客往往被宰了也毫不知情。
四是网络营销打造假名牌,以假乱真、难以识别。记者发现,近几年,在日本的部分不法商家与网购商贩开始利用网络广告、微信公共号、微博等平台大肆宣传特定商品的价值与特征,利用网络炒作提高知名度,其实所谓的畅销商品——多为保健品与护肤品——并非本国热销品,甚至是日本人基本不消费的商品,谈何名牌?
五是封闭购物环境,让游客无从比较,让知情人难以揭穿。被曝光的一些免税店采取专对中国旅行团开放的策略,甚至连散客都不接待,而且拒绝拍照,他们就是看准了团体游客在信息掌握和行动自由上的短板,联合导游蒙骗游客。而当地人或做过功课的自由行散客,一旦进店就很容易发现问题,所以被店家直接拒绝。
六是让顾客签名,把服务单据变合同,难以追责。2014年11月,新加坡森林大厦一家手机店老板周邱仑诱骗顾客购买手机,随后强迫顾客支付额外款项,并签下协议,让顾客得知上当后也无法索赔,急得给前者下跪。商城里另一家手机店的马来西亚籍销售员也被曝光曾诱骗顾客在“服务合约”上签字,骗取额外保修费用。新加坡以法治闻名,但并不管制价格,签字就意味着消费者同意合同中的条款。上面的“森林黑店”事件中,面对消费者已签字确认的条款,即使警方到场也没有太多办法。
特别要提醒的是,在海外购物旅游一定要慎重签名。湖北女孩陈然(化名)的母亲在花甲之年首次参团去澳大利亚旅游,买回高价保健品的英文购物小票末尾竟然还有母亲的中文签名。按照常理,出国购物,只有退税单或信用卡消费单上需要签名,购物小票上的签名显得很奇怪。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了商家行骗的手段,在遇到类似伎俩就要有所警觉。多问、多看、多听,不要贪图便宜,提前做好功课,把这些上当之后的教训作为付款之前的提醒,理性消费。
原标题:中国游客,当心海外免税“黑店”之一——“黑店”缘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