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如何防范被海外免税“黑店”欺诈
澳大利亚海外免税店存在骗局几年前就已见诸报端,被媒体曝光后情况有所收敛,但仍不时发生。而今,日本、越南和新加坡都有类似案例见报。难道坑骗中国游客的免税“黑店”就无法防治了?
从涉案各方来看,寄希望于店家良心发现,让利于游客是不可能的,不过,从中国游客提升经验、积极维权,以及当地监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行业规范和监督力度等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对中国游客来说,首先需要了解不良商家和黑心导游勾结行骗的一些手段,防患于未然。新加坡消费者协会和旅游局联合发布给消费者的建议值得借鉴。虽然新加坡“森林黑店”案例涉及的是电子产品,但消费建议中有很多可用到购买其他商品的实践中。
建议提醒消费者购物时注意查询价格、货比三家,提前了解产品型号与功能特性、零配件及产品保修条款(包括地域覆盖范围)等事项。在付款前就要问清商品退换政策。购物时还要注意索要并检查收据或购买凭证,并确保所注明的商品描述以及价格准确无误,以防需要退换商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消费者对购买商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达到应有性能。
其次,发现中招后,当事人要敢于并善于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利。按照案件归属地原则,要在购物当地进行索赔,所以购物后需及时求证,发现问题要当即提出。
据了解,在新加坡有消费者协会接受举报,并负责调解纠纷。在澳大利亚,负责接受消费者举报并做出处理的是公平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该委员会能为消费者提供咨询,在全澳主要城市都设有办事处,并有举报电话。委员会设立投诉专员或独立解决纠纷服务处,提供免费投诉处理服务。
如果调解不能解决问题,澳大利亚各州还设立小额投诉法庭,可供消费者起诉商家,案件审理比较迅速。
在实际操作中,鉴于游客一般是短期出游,动用当地资源的时间和能力都有限,相比之下,当地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查处其实对于无良商家更有威慑力。
越南媒体曝光专门接待中国游客的高价乳胶寝具店后,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越南广宁省下龙市工贸局市场管理司负责人高春律。他说,管理司对涉事店铺进行了检查,发现店里寝具都是进口产品,但没有按照当地规定贴上越南语标签,可能渠道不正规,因此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该店因此被罚600万越南盾(约合269美元或1800元人民币)。另外据报道,在越南岘港被曝光的一家类似店铺,被罚款1500万越南盾,并开始向越南游客开放。
岘港工贸局局长潘文柯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们鼓励所有店铺开门迎接所有顾客。如果发现有违规行为,就会要求这些店家签署承诺,保证不会再犯。”春节期间,当局会排出更多小分队来监管市场,防止欺诈外国游客的现象出现。
对于加强当地监管,舆论监督和法律完善齐头并进,挤压“黑店”生存空间是长远之道。
在新加坡森林大厦手机店主欺诈越南和中国游客的事件中,警方和新加坡消费者协会曾到事发现场协助解决,但越南游客只取回不到一半款项,中国游客1人认栽,1人拿回大部分付款。因为新加坡不干涉商家自主定价,一旦顾客在类似消费协议的文件上签字,警察就难以保护。
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据悉,上述案件的涉事店主在2015年11月被判33个月监禁并罚款2000新元(约合1429美元),另一售货员也因欺诈消费者的指控被判28周监禁。
2015年7月,新加坡贸工部开始为修订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法案征集意见,争取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惩戒不法商家。新加坡贸工部告诉新华社记者,目前这一工作还在进行中,欢迎商家及消费者对完善保护消费者体系的建议,随后将公布更多细节。
中国驻外相关机构为国人利益发声,更是指向海外免税“黑”店的一把利剑。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代表张西龙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得知一些免税店发生蒙骗中国游客的情况后,旅游局向日方主管旅游的有关部门多次提出加紧整顿这种不健康、不正当现象的要求,并提出公布部分严重案例等措施。他说,日本官方也在积极进行证据收集和调查监管。中日双方旅游部门对这些问题高度关注,正积极进行旅游事务磋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筛选分类,力图逐步解决。
和新加坡一样,日本出台法规的时间较漫长,目前中国官方已开始加强有关舆论监督和公共媒体宣传。中国驻日大使馆已在官方网站和华文媒体上对中国游客发布信息,善意劝告游客避免高峰期赴日旅游,提醒不要盲目冲动购物,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搜寻保存相关证据,向国内监管机构及日方接待部门和旅游部门投诉。
原标题:中国游客,当心海外免税“黑店”之一——“黑店”缘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