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畅通基层群众办事渠道,提升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服务水平,一直是基层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探索的重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新津县围绕建设“山水美、产业强、百姓富、社会安、风气正”的现代化滨江中等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要求,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新要求,充分整合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资源,统筹推进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同时,协同新津县行政审批局、民生诉求会办中心、信访接访中心等平台,逐步畅通了基层群众办事渠道。
破冰管理难题 基层诉求“一个中心”受理
“以往,群众遇到办事或者社会治理相关问题,镇乡(街道)都是多头受理,难免导致群众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新津县社会管理综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建的“一个中心”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位置最好、最方便群众的办公场所拿出来,按照“三室一厅”,即一个视频监控室、一个指挥调度室、一个纠纷调解室和一个综合服务大厅的最低标准配备进行设置,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也将群众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解决。
目前,新津县12个镇乡(街道)已全部完成社会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上联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下联村(社区)和网格、横联县级相关部门的“大联动”治理体系。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启动以来,各镇乡(街道)整合各类社会治理数据40余万条,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14421项、办理解决12979项。
信息化“新网格” 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基层社会管理服务,需要视频监控平台、指挥调度平台和矛盾调处平台协调统一,也需要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新津县相关负责人说。在镇乡(街道)建立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全部与公安监控平台联网,同步开发的群众居家视频巡查、发现隐患一键报警等功能,鼓励群众参与管理,构建了县、镇乡(街道)、村(社区)、网格、家庭五个层级互联互通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按照“大联动”的思路,新津县赋予镇乡(街道)社会综合治理中心统一指挥职能,统筹调度处置辖区内各类等社会治理问题,构建区域治理“综合监管、一体指挥”的新模式,实现一般事件由镇乡(街道)指挥处置、紧急事件由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处置,确保一旦发生公共安全突发案(事)件依法、快速、高效处置。
同时,充分整合各级各类社会治理平台资源,健全完善网格“马上调”、村级“及时调”、镇街(部门)“联动调”、县级“统揽调”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通过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让群众“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乡(街道),难事不出县”。
“大数据”服务社会管理 群众主动参与“网格”
随着 “互联网+” 政务服务不断兴起,新津县在推进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大数据、大共享”理念,进一步畅通了“看、收、采、报”四条信息收集渠道。“看”指通过各级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控,第一时间发现社会面问题信息。“收”指33名县级领导、2031名部门镇街机关干部、742名村(社区)干部“面对面”联系走访群众、值守听取意见,主动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信息。
“采”指网格员坚持“一日双巡”,及时“采”集更新网格内的各类信息。“报”指鼓励群众主动上“报”诉求信息。镇乡(街道)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对四条渠道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同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研判、分类处置、跟踪反馈”流程,形成问题处理的工作闭环,确保各类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2月25日,成都市召开2016年市委政法工作会。新津县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1346”建设路径全力加强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建设。进一步统一镇乡〈街道〉社会综合治理中心建设;搭建数据中心、指挥调度、矛盾调处“三大平台”;畅通“看、收、采、报”四条信息渠道;主动承担社会治安、公共安全、信访稳定、城乡环境、综合执法、民生诉求“六大职能”,全力助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升级,赢得基层群众好评。
本报记者 郭庆 文/图
原标题:“大统筹”搭建“大平台” 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