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亚洲内陆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
到2025年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数达300家
根据《规划》,通过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区域贸易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提高对外经贸合作水平,构建开放型区域合作体系,全面提升成都产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到2025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5%,利用外资实际到位额达到15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数达到300家。
在建设国际区域贸易中心方面,全市将努力争创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开放模式,大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综合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打造一批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加快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城市、西部服务贸易中心城市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
同时,《规划》明确鼓励企业走出去。编制产业指导目录和投资指南,指导本地企业对外投资、开拓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重点瞄准“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参与机场、港口、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城市
到2025年境外游客入境达850万人次
未来十年,成都的国际化交往将有哪些进展?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市将充分发挥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会展名城、世界美食之都和国际友好往来城市。到2025年,境外游客入境人数达到850万人次,年度举办国际性会展次数达到190个,驻蓉领事机构达到20个,国际友好城市达到42个。
根据《规划》,全市将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邀请更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要员、国际名人来蓉考察访问,增设5个驻蓉领事机构,引进或创办3-5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常设机构。规划建设成都领馆区,为外国领事机构落户成都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强与对我友好、合作潜力大、互补性强的外国城市交往,缔结20个以上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中提到组建成都市国际咨询顾问团,为国际化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据了解,顾问团首批将设顾问25名左右,以经济界人士为主,以及部分知名专家学者。主要邀请在蓉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主要负责人,海外华商领袖,重要商协会组织负责人,以及研究领域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契合度高的国外著名高等院校(包括职业技术类国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知名国际咨询机构负责人担任。
建设国际创新型城市
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5000亿元
作为《规划》的一大亮点,全市建设国际创新型城市,将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都将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5000亿元,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件。
《规划》明确在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机制灵活、创新活跃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居留证申办、人才签证和外国专家申办周期和程序,放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集聚海外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和顶尖团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依托在蓉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技术院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培养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
同时,《规划》指出,要加快创新驱动重点功能区建设,推动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先发展,高水平高起点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成都科学城为重要载体,加快布局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础平台,聚集国际高端研发资源和团队。此外,鼓励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以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创业天府·菁蓉汇”等品牌活动为重点,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创新创业品牌。
建设国际生态宜居城市
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80%
全市将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塑造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生态优美的绿色城市空间和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根据《规划》,到2025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PM2.5年均浓度小于50微克/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1%,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80%。
在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全市建立健全生态红线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污染防治机制,加强水环境、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提升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全面构建生态保护体系,立足“两环两山、两网六片”的生态保护格局,将“山、水、田、林”有机统筹,保护提升两山生态屏障。完善城市绿化建设,着力构建“一区两环、九廊七河、多园棋布”的绿地系统结构,使中心城区的绿地整体呈现“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空间布局形态,强化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空间的融合,构建具有特色的优良人居环境。
如何提升城市宜居品质?《规划》明确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提高外籍人士对成都的认同度和归属感。建立面向国际的教育服务体系,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多渠道吸引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到成都合作办学,建成5个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创建20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国际化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两所以上综合性国际医院,加快“互联网+”医疗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化生活社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创新涉外服务方式,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搭建中外居民的文化交流平台。本报记者 胡清
原标题:到2025年 30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