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
采血三月后 DNA比对找到儿子
2014年,一次偶然的对话让事情出现转机。妹弟告诉兰东云,可以要求公安机关采集血液,寻找走失儿童。夫妻俩抱着一线希望,来到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区分局刑侦大队报案,希望公安机关协助查找被拐儿子黄忠。警方在对其报案情况核实以后,要求采血入库。但因为只采了单亲的血样,一直没有入库。2015年6月,办案人员在清理历年被拐孩子的家人信息时,再次通知夫妇俩采血。8月,夫妇俩重新采集了血样。
黄诗彬的DNA信息入库的当天,比对结果就有了好消息:他们与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的张增兵存在血缘关系,但因为对方是2010年采血入库,只有10个位点的DNA,需要重新采血做进一步比对。在河北警方的帮助下,办案人员找到了张增兵进行采血。2015年9月16日,经过比对,张增兵就是被拐近18年的黄忠。
对话黄忠
养父母需照顾不会选择留下
华西都市报:今天见到阔别18年的亲生父母,你有什么感受?
黄忠:特别开心,就像做梦一样,以为这辈子都不可能再看见他们了。分别了18年,他们都还平安,还多了两个弟弟,又有了另一种新的生活。
华西都市报:养父母知不知道你这次回四川?
黄忠:不知道。他们都是农民,老两口都七十多岁了,对我很好,如果一旦告诉他们,一定会担心我离开这个家。
华西都市报:准备以后怎么办?
黄忠:短时间内,养父母肯定无法接受,等以后找个好的时机,慢慢讲出来。
华西都市报:有没有想过回四川,和亲生父母一起生活?
黄忠:没想过,毕竟养父母把我养大,如今岁数大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需要有人照顾。家里只有我一个独儿,我还是得养老送终。但是我也会经常打电话问候亲生父母,逢年过节就回来看看他们。我想,生父母也会尊重我的选择。我还有个想法,今后促成两家人一起过个新年。
人物专访
省公安厅刑侦局打拐处处长蒋晓玲:
四川公安建立打拐微信群搜集线索24小时反馈情况
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打击人贩子的力度不断加大,不少被拐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四川寻找被拐儿童主要采取什么办法?人贩子拐卖孩子有什么新招数?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省公安厅刑侦局打拐处处长蒋晓玲。
华西都市报:在什么情况下,儿童最容易被拐?蒋晓玲:早期在农村等地区,人贩子通过“买东西”等方式诱骗小孩。近年来,人贩子混迹于促销会、灯会等大型集会,以及农贸市场、妇女求职场所,趁人群拥挤、小孩与亲人走散时,设法将其拐走。
华西都市报:目前我省寻找被拐儿童主要采取什么办法?
蒋晓玲:从2012年起,四川推出了被拐卖和失踪儿童快速查找工作规范,明确14岁以下的儿童和18岁以下的妇女失踪,公安机关应第一时间立案。
从2014年开始,四川公安建立了打拐微信群,群员来自省公安厅打拐办和21个市州的打拐骨干民警。一旦搜集到失踪或被拐儿童的线索,他们会第一时间发到群中,由各地认领后展开实地核查,24小时内反馈情况。
同时,公安机关会对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卖、流浪和乞讨儿童采集血样,将DNA信息上传至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然后与库内失子父母的DNA血样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就意味着家庭团聚。
华西都市报:在寻找被拐儿童工作上有没有难点?蒋晓玲:现在,发现这些可疑儿童主要依靠民警的走访,很大一部分因为民众发现后没有主动报告公安机关而未能采集到DNA样本。
华西都市报:在寻找被拐儿童的过程中,父母应怎么做?
蒋晓玲:发现孩子被拐,父母首先要到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申请DNA入库检测。警方证实情况后,就会采集父母的血样,将DNA入库,这一过程中,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另外,父母最好能将孩子的日常物品同时送检,因为这些物品上可能会采集到孩子的DNA信息。最容易提取孩子DNA信息的物品包括孩子用过的奶瓶、牙刷等,送检前一定不要清洗。
新闻链接
八成被拐孩子不愿回到生父母身边
张宝艳是“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办者,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已经帮助991个被拐卖的孩子找到了家,但张宝艳告诉记者,“真正会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最多也就占两成。百分之八十多的,不愿意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甚至有不少孩子被找到后,不愿意认自己的亲生父母。”
张宝艳说,一般成年后,特别是已成家的孩子,大部分都会回到养父母家里,“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懂事了,懂得养父母对于孩子的感情。”此外,自己的户籍信息、证件等都在那边,他们就算想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也会有很多顾虑,很多因素制约着他们确实离不开长期生长的环境。还有一个原因是,部分被拐儿童的父母为找孩子花了很多钱,家已经不像家了,而收养孩子的家庭,条件一般要好一些。
省公安厅刑侦局打拐处处长蒋晓玲说,在她经手的案例里,成年的被拐卖孩子,最后无一选择和亲生父母一起生活。“几年前,我们解救了一个11岁的孩子,因为从记事起,他所有的记忆都是跟养父母在一起,回来的火车上,他宁愿和警察交谈,也不愿意和亲生父亲说一个字。”她说,国家法律规定,被拐的孩子成年(18周岁以上)后,选择在哪里生活,必须尊重其个人意愿,“如果是14周岁以下的儿童,就必须强制解救,回到原来的家庭。”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天宇 摄影吴小川
原标题:“宝贝”回家 这一抱等了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