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二五”,四川交出了一份成绩斐然的经济社会发展答卷。这其中,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正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的状况。
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开始呈现。着力创新环境保护治理体系,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元手段力推污染防治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以来,四川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降低,6个出川断面全部达标,环境质量连续两年好转,为推动全省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3年至2015年四川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逐年降低
城市二氧化硫浓度:
2013年
34微克/立方米
2014年
25微克/立方米
2015年
18微克/立方米
城市二氧化氮浓度:
2013年
36微克/立方米
2014年
32微克/立方米
2015年
30微克/立方米
PM10
2013年
85微克/立方米
2014年
80微克/立方米
2015年
76微克/立方米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十二五”环境保护取得哪些成果?
指标浓度下降 环境质量迎来改善拐点
谈“霾”色变,成为近年来的一个高频词汇。受各类污染物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四川盆地成为易受灰霾污染重点区域,2013年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曾升至历史高位。
解决群众的这个“心肺之患”,省委、省政府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引导全省上下强力治理。两年过去,四川版的蓝天绿水正成为各地群众在朋友群圈中晒的最多的题材之一。
一系列指标浓度的下降,绘出我省空气质量的改善曲线。
21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连续5年下降,去年降至18微克/立方米,其中16个城市降幅超过50%。这使我省受到酸雨污染的城市持续减少,2015年比2010年酸雨频率下降15%,盆地中部和东北部酸雨污染趋势好转明显。
城市二氧化氮和PM10年均浓度连续2年下降。去年,全省PM10年均浓度76.1微克/立方米,提前2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到2017年底全省PM10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0%以上”目标任务;21个省控城市空气达标天比例81%,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认为,四川空气质量已出现持续改善的势头,一些地区大面积、长时间雾霾污染程度有所减轻。“比如,成都市PM2.5年均浓度两年下降33%,重污染天数由2013年的66天减少到2015年的22天。”
6个出川断面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稳中有进。全省重点流域已成功削减“十二五”国家总量减排考核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项指标。2015年,137个省控断面扣除总磷后达标率82.76%。嘉陵江流域水质达标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金沙江和长江干流四川段水质达标率100%。
5年前,被称为南充市民母亲河的嘉陵江支流西充河污染严重,入江口彩虹桥段水质多个指标均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经过综合治理,5年后该河段轻度污染,除化学需氧量外其余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2012年,中央将四川列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我省着力解决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规模以下养殖污染治理等农村环境突出问题。青神县西龙镇江滩村是连片整治村,修建的“PASG地埋式”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解决了3800余人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十二五”全省共安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617个,涉及21个市(州)、616个建制镇、2464个行政村,受益人口517万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原标题:四川深入推进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 推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