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使命 成都担当 (2)

2016-09-12 07:17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城市生态

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

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是特大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成都两山环抱、两江环绕,生态本底资源丰富,要以对城市负责的态度,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和美丽成都行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保障: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要靠制度保障,要推广环城生态区立法保护做法,切实加强对生态空间的立法保护,严格实施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划定城镇发展边界;从资源产权、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查,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政府、社会、市民的环境保护责任,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关键: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活体系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资源的过度使用,要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形成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培育和弘扬绿色低碳文化,倡导公交出行、中水回用、分享经济等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坚持运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加快生态修复,让市民享有更多“窗含西岭千秋雪”“濯锦清江万里流”的生态福祉。

重点:持续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

加快构建“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生态安全格局,夯实“山水田林湖”生态本底,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加快建设以“六湖八区”为主体的环城生态区,推进“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水灵成都;综合施策,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减少重污染天气。

加强土壤污染分类分级管控,推进污染土壤治理修复。

要深入实施“增花添彩”工程,巩固两山生态屏障,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完善市域绿道体系,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再现“花重锦官城”胜景,让成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城市民生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建设健康成都、幸福蓉城

始终围绕民生民向民愿,持续改善民生,努力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让青年人乐业创业、让老年人颐养天年,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就业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城乡劳动者就业能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推动人民群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要更加注重机会公平,完善制度安排,强化政策兜底,合理引导预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

加强健康成都建设,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

坚持“医养结合”,深入实施社区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多层次、普惠制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干干净净活出尊严、舒舒服服活出品质”。

构建全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住房保障制度,推动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

坚持教育优先,强化政府职责,统筹抓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培育一批名校、名师。

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务必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以简阳为主战场的绝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全市相对贫困人口脱贫,确保简阳“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担好首位城市责任,全力支援甘孜、阿坝19个藏区县脱贫,为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成都力量。

城市治理

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和智慧治理

加快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是城市治理的目的所在,要顺应转型和变革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法治为基,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依法治理

深入推进法治成都建设,加快构建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的城市法治框架体系,加强法治文化培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企业合法经营、市民守法自律,营造全社会尊法、信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良序。深入推进平安成都建设,健全治安防控“五张网”,注重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系统治理

加快转变自上而下、一元单向的传统管理模式,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培育,加快构建政府、社会、市民等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现代治理体系,增强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沉,强化网格化、精细化、标准化治理。

智慧治理

要以下一代互联网城市和“宽带中国”建设为契机,加强城市感知系统建设,构建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地下管网、智能城管、智能安全保障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体系。强化大数据归集、发掘和利用,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智能响应速度,为城市治理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信息服务。

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建立完善B2G(企业与政府)、R2G(市民与政府)、S2G(安全与政府)互动平台,促进城市服务网、民生网、安全网“三网合一”,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和市民少跑腿。

王雪钰 本报记者 王伶雅 缪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