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未来5年,成都要加快构建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地下管网、智能城管、智能安全保障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体系。成都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正在迈入“智能”时代。
智能交通“成都探索”并不局限于公交领域
到2015年,成都公交逐步在所有公交车上开通无线网络,全面在公交车上实行WIFI覆盖。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在成都坐公交车能够像乘坐地铁一样,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要等好久,更厉害的是能够了解到车辆当前所在的位置。”从贵阳来蓉旅游的郑光艺对成都公交系统印象深刻。早在2009年4月,成都公交集团智能公交营运调度系统就开始试运行,率先开始在智能交通领域进行探索。2010年,成都公交集团在全市新增500个电子站牌,新增站牌增加了天气预报、停水停电、公交改道、末班车是否收车、公交政策、高速路是否封闭、城市道路拥挤状况等信息;2011年1月20日,成都公交集团开通中国电信天翼手机刷卡坐公交车功能;到2015年,成都公交逐步在所有公交车上开通无线网络,全面在公交车上实行WIFI覆盖。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交通在成都的发展并不局限于公交领域。在成都,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共停车场不用取卡就可驶入;越来越多的智能电子警察设置在城市的各条道路中,保证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今年9月22日,成都市环保局官网对“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的首次环评公示显示,将全面升级三环路智能交通系统,将三环路建设为智能交通严管示范线。
地下综合管廊让地下管线“分居”变“合住”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成都市将建成200公里以上的地下综合管廊。
今年2月,成都市完成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按照该规划,成都市原本在地下呈“分居”状态、涉及千家万户的自来水、电力等各种管线,将变为更加科学的“合住”。其中,中心城区将有望形成“一环、十射、多片”的综合管廊系统布局,天府新区则规划形成“四横三纵九片”的综合管廊系统布局。
在发达国家,综合管廊已经存在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规模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1833年,法国巴黎为了解决地下管线敷设问题和提高环境质量,开始兴建地下管线共同沟(即综合管廊)。如今,巴黎已经建成总长度约100公里、系统较为完善的共同沟网络。此后,英国伦敦、德国汉堡等欧洲城市也相继建设地下共同沟。1926年,日本开始建设地下共同沟。到1992年,日本已拥有共同沟长度约310公里,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建设供排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广电等市政管线集中铺设的共同沟,已成为日本城市发展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准之一。
在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已经建有综合管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设综合管廊里程约800公里,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成都市将建成200公里以上的地下综合管廊。
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城管委将承担地下综合管廊的日常管理、运营维护以及安全检测。“200公里以上的地下综合管廊,必须要依靠互联网条件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对其运营和安全进行监管。”成都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成都正在研发搭建综合性、超前性的管理总平台,对未来10年、20年的监管需要做出设计,努力朝智慧化综合管廊治理和管理方面发展。此外,还将在天府新区设立1个二级分中心,凡是有综合管廊布局的地方都将设立相应的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平台,最终实现子平台、二级中心和总监控中心的高度互联互通。总监控中心将所有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维护、病害和安全隐患等,通过遥感系统告知相应的子中心,及时作出判断,及时进行维修维护,保证正常、安全运行。未来,我市城管系统将牵头进行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构建起基本实现智能管理的城管系统。
数百文化浮雕井盖每个都有电子身份铭牌
通过水位检测技术进行跨河桥梁汛期水位预警,成都已有4座桥梁应用此项技术。
在成都市城管委道路桥梁管理处,通过水位检测技术进行跨河桥梁汛期水位预警的系统已经开始工作。这是西南地区首个应用案例。据市道桥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已有4座桥梁应用此项技术,今后将逐步推广。该系统工作流程为,一旦桥下水位达到预警线,系统会自动给管理人员发短信,城管部门会启动预案,保证桥梁和附近人员的安全。
去年,成都市城管委对街道综合管理指挥系统平台建设进行了部署。今年,中心城区内所有街办要建成城管综合管理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建成后,各街办即可利用天网系统,实时监控辖区内市容秩序、卫生环境、招牌广告,发现问题可迅速出动人手处置解决。城市主城区全部街办应用天网系统、建设综管平台在全国尚属首例。
在成都,负责二环路高架桥管理的市道桥处工作人员,经常拿着“随身宝贝”巡查路段。如果发现些许裂缝,他们便会打开手机摄像头对准拍照,然后在二环路道桥管理系统中实时上报病害巡查情况。一般在十多分钟之内,接到派单信息的维护人员就会赶往现场对病害进行处置。据成都市城管委道桥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二环路道路桥梁管理系统正在运行中日趋完备。下一步,在新建的城市桥梁重要结构部位将全部安装传感器,实现智能监测以排除隐患,甚至通过网络实现“云管理”。
在宽窄巷子、武侯祠、金沙等人流量大的景区,新近安装了数百个文化浮雕井盖,每个井盖都有自己的电子身份铭牌,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就能确定井盖的权属并实施监管。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扫描井盖边上的二维码,即可了解所处位置的文化信息。 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摄影报道
●专家点睛
智慧城市建设
可从智慧民生起步
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 丁文锋
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丁文锋表示,目前,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迎来了“黄金期”。“要打造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体系,需要做到4点。”丁文锋认为,一是应该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协调和指导,打破部门壁垒,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应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三是要整合各类资源,消除信息、数据孤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四是可从智慧民生起步,比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逐渐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