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木漆器之大反映经济发达程度
四川的木漆器以体积庞大蜚声国内。“仅11.8米的船棺就足以开创历史性的修复工作。”杨弢解释说,成都出土的漆器,一件的大小就能抵过湖南战国漆器几十件。可别小看这些漆器,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皇室贵族才能享有,有史料记载,一件漆器能换10个铜器。
“普通工人采漆,一天也就收集小酒盅那么多。”而一件漆器刷漆要五到十遍。成都出土这么多“奢侈品”,与天府之国的富饶、经济水平发达不可分。
而在商业街船棺出土的漆器上,刘晓彬发现了一个回龙纹,这种纹饰在其他出土文物中鲜有出现,一直到看到山东枣庄徐楼村出土青铜器上的同样纹饰,他才恍然大悟。这件铜器与东周时期的徐国有关,其青铜器上的龙纹一直与中原地区的纹饰大不相同。
两千多年前,跨越两千多公里,成都就与胶东半岛的文物发生了联系。“这说明在那个年代就有了文化交流。”杨弢表示,蜀地本来就是一个文化中转站,南亚文明和中原文明在这里融合。
绘色修复漆木器文物
查看浸泡在水中的零散漆木器
成都漆器代表汉代用漆最高水平
杨弢是安徽人,实习期间就参与了老官山汉墓的发掘,后又参与经穴漆人的修复,这个木人在他保险柜待过足足待了三年,“每天第一件事就观察它的变化”。
杨弢告诉记者,成都漆器代表了汉代用漆工艺的最高水平。“很多人在博物馆看过这些漆器文物后都问是不是后来画上的。”杨弢替文物“叫屈”,“天地良心啊,纹饰本来就这么精美,想画还画不出来呢”。
“这就说明当时成都经济繁荣。”他解释说,在老官山汉墓中,还出土了医学书简,“这还仅仅是一个富家子弟的墓穴”。医学竹简就是一种知识水平的象征,即使是海昏侯墓中的竹简,也都只是一些记录清单的作用。而出土的织机,也说明蜀锦制造业之发达。
在修复室中,杨弢介绍着用于文物修复的顶尖设备。这个修复中心,目前已经是全国市一级中最大的修复室。“还是小了点。”杨弢指着满屋子的文物说,随着城市建设加快,考古发掘工作的推进,相信修复任务还会更重,将会有更多的文物被送进这个文物修复室来。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摄影记者 王效
原标题:我在成都修文物 一修十多年 古蜀国的榻将展旧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