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东进 南拓 西控 北改 中优
成都优化拓展城市空间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2)

2017-05-02 07:43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从成都实际情况来看,“龙泉山东侧区域主要是浅丘,这种地形地貌有利于大产业,尤其是大工业的展开。”市规划局局长张瑛表示,“东进”主要是沿龙泉山东侧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性行业,开辟城市永续发展的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龙泉山对成都中心城区及其他区域,可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同时,在这个区域内发展现代产业,对中心城区及城市西部区域的产业,可以有效转移和承接,可以说,‘东进’是成都发展的第二战场。”成都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九利认为,从国家战略来说,临空经济区加上青白江国际铁路港是成都未来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条件,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基地,是充分结合了现有资源。另外,从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来看,提出未来在龙泉山东侧构建一条从绵阳、德阳到金堂、简阳,往南一直延伸到仁寿的龙泉山东侧新走廊,基础条件已具备。

“南拓”,则是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瑛介绍,主要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建成行政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区域性总部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基地。

对于“西控”,张瑛表示,西面并不是不发展,主要是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成都的西部主要位于都江堰精华灌区,同时也是龙门山生态保护区域,对高排放的产业要加以限制,控制发展、转移发展,发展方式也要改变。西面主要是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对西部地区发展进行控制,一是对产业门类进行控制,二是对发展规模进行控制。”曾九利进一步解释。

“北改”则主要是“有机更新”,改善北部区域的人居环境。张瑛介绍,北部区域有历史原因,城市建设得比较早,配套不全,城市功能缺失。同时建筑的形态、环境,都存在层次较低的问题,随着“北改”进行,探索既能提高产业层次又能提升城市品质的改造模式,北部产业业态、城市形态将有机融合更新。

而整个中心城区,从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等来看,都相对偏高,“‘中优’就是要优化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实行‘三降两提’——降低中心城区开发强度、降低中心城区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中心城区产业的层次、提升城市的品质。”张瑛认为,具体而言,对用地比例和建筑开发强度进行控制和降低,如对用地规模加以控制,保持在60%的比例。人口和建筑、用地是相关联的,建筑开发强度降下来,用地比例降低,人口就进一步疏解了。

怎么做?

着力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结合市域资源本底条件,成都将着力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优化和拓展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东进”,就是沿龙泉山东侧,着眼于推动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提升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东移,开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主战场”,塑造四川省工业脊梁,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未来将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为建设国家制造强市作出贡献。

“南拓”,就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空间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建成行政政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区域性总部基地、高新基础产业服务基地,将科学城打造成为“西部创新第一城”。

“西控”,就是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和产业发展层次,保护西部生态田园城市形态。

“北改”,就是建设提升北部地区生态屏障,保护好历史性、标志性建筑,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

“中优”,就是优化中心城区功能,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例如实施宜居水岸工程,开展水文化复兴规划,完善“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的水网体系,打造“六河贯都、百水绕城”的水灵成都。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构建“人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深入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强化成都“首位城市”责任担当,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以全面改革试验和建设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为契机,促进区域设施共建、产业协作、功能统筹和环境共治,推动成都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共建自贸试验区为载体,围绕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国际产能合作两大开放重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园区,积极推动与川南经济区协同发展。以成渝深化合作为契机,积极推动川东北经济区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推进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分工协作,强化长江经济带上游极核,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共同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以资源开发、旅游合作为重点,强化与攀西经济区协作。以建设成阿、成甘等飞地工业园和省内对口帮扶为载体,加强与民族地区在清洁能源利用、绿色产业深加工等领域合作。

本报记者 袁弘

原标题:优化拓展城市空间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