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再联系上的结局?
女方坚持不要他还钱
她说:有这份心就行了
“喂?”
“我听出来了,你就是小华!”
“嗯,对,是我,我现在在北京定居,你呢,过得怎样?”
“我很好,很感谢你和小宝当年借来的5万元。”
在对方说出第一个字时,梁永雄就听出了声音。许小华的声音没变,梁永雄马上叫出了她的小名,因为有工作要忙,他们在了解彼此近况后,匆匆挂断电话。
梁永雄在激动之余,表示找到恩人特别不易,当年借的五万块钱还是要还。“我正好在北京出差,只要她和小宝愿意,我都能抽出时间来见面还钱。”梁永雄表示。
不过,通过两人简短的电话交流,许小华告诉记者,她觉得梁永雄的近况不怎么好,这笔钱还是不准备收,只要他有这份心就行了。“在朋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尽一点微薄之力是应该的,我相信弟弟也是这样想的。”20多年来,许小华姐弟俩的生活、工作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他们在面对朋友有困难时,仍然愿意伸手相助。
尽管许小华一再拒绝,但梁永雄始终坚持要还钱。他说,这些年为了找到许小华姐弟,还上这笔钱,已经成了他的心病和执念,“现在终于找到了,有机会还钱了,我是说什么也不会不还的。”梁永雄决定,等许小华姐弟处理完工作上的事,要约他们见面,然后当面还钱谢恩。成都晚报记者 罗梦婕 曾琦
蓉城热评
互助友善是成都最美的语言
□ 彭惊
20年前,一对成都姐弟传递的温暖,让一个广东人感动至今。一方卖掉门店筹钱借给对方,却不求回报;另一方苦苦追寻恩人20年,只为报答当初那份善意。当他们在20年后再次相遇,一方体谅对方条件艰难,拒收还款;一方坚持还钱,一定要报恩……
成都仗义姐弟的故事可能有个案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故事深深地打上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温暖特质和友善烙印。我们不能忘记,仅仅由成都晚报率先报道产生全国影响力的,就有撞人不跑、负责到底的“仁义哥”王冬,宽容厚道、绝不讹人的“厚道翁”李光全,洪水中舍身救人的“锤子哥”高志强,公交车上为熟睡大爷甘当人肉靠垫20分钟的“靠垫哥”赵蒙等等。近期,由本报率先报道的为环卫工自制免费酸梅汁的95后情侣,也得到了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央视新闻等的接力报道点赞。这些成都“小人物”传递的正能量无疑来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融化在每一片空气中,又汇聚成涤荡人心的滚滚洪流。
很多外地人来到成都后,都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座城市。打动他们的,除了宜业宜居的环境,还有成都人友善互助的美德,“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人文成都更彰显人性的美好。
原标题:恩人找到了 还钱却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