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海瑞克成都公司厂区,工人们正在安装900吨盾构机。
走进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海瑞克(成都)隧道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瑞克成都公司”),迎面就是一个外表通红的庞然大物。
这个直径达8.6米,重达900吨,接近三层楼高的盾构机,就是海瑞克成都公司为成都地铁18号线量身定制的“秘密武器”,这也是目前成都地铁所使用的最大口径的盾构机。它可深入地下几十米,以最快每分钟80毫米的速度,穿越龙泉山脉,一路东进。作为一家德资企业,海瑞克成都公司进入成都已有10多年,通过德国技术和四川工艺的强强“联姻”,不仅为新加坡修过地铁,甚至将设备卖到过多哈。5月26日,海瑞克成都公司总经理白锟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成都地铁在内,国内多个城市的在建地铁,使用的都是“四川造”的盾构机。
工人在焊接盾构机设备。
为成都寻找“巨无霸”
花了一年多时间
如果把修建地铁看成部队行军,盾构机就是冲在最前面的“尖刀连”。
作为全球最大的隧道掘进机供应商,德国企业海瑞克的设备卖到了全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5年,早在成都启动地铁修建之前,有关方面就开始与海瑞克密切接触了。
白锟告诉记者,盾构机不同于别的设备,每个地方使用的都不太一样,甚至同一条线路的盾构机设计都有差别,其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就是地质情况。“成都地下多为砂卵石结构,地下水位偏高,地质很不稳定。当时在全国来说,都算是很复杂的。”因此,有关部门就找到他们,希望借助海瑞克的丰富经验,帮助成都打通地下的“任督二脉”。
2006年,海瑞克成都分公司正式落户成都龙泉驿,开启盾构机“四川造”的历程。白锟说,为了给成都地铁找到匹配的盾构机,他们将瑞士一位毕生从事盾构机设计的60岁老人请到了成都。原因就是,他曾参与设计了瑞士某城市的盾构机设计,而那个地方的地质跟成都很像。经过实地调研和多次专家论证协商,一年多之后,终于成功为成都找到了合适的设备。
从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到现在在建的多条地铁线路,为成都地铁冲锋陷阵的地下“尖刀连”,依然还是最初找到的那一种,只是在细节设计上有所变化。
工人们正在安装盾构机辅助设备。
“四川造”900吨盾构机
最快每分钟80毫米,穿越龙泉山
“这套重达900吨的大家伙,是我们为成都地铁18号线量身定制的。”白锟说,目前,这台大家伙正深入几十米的地下,以最快每分钟80毫米,单台24小时工作13米的速度往天府新机场前进。
外界并不知道,这台设备的设计背后,凝聚了无数次的艰辛付出。18号线一期工程为火车南站—天府新站(含龙泉山隧道),线路长约41.4公里。白锟说,地铁18号线从火车北站到环球中心一路往前,历经砂卵石、泥岩以及瓦斯地段,地质结构复杂。再加上18号线地铁的设计运行时速较高,难度可想而知。
不同于目前其他线路采用的1.5千伏直流制式供电,18号线的盾构机采用2.5千伏交流制式供电,这对接触网高度要求更高。为此,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和科学实验,专家组最终确定成都地铁首次采用8.6米大直径盾构机开挖隧道。“一方面是满足接触网、车辆尺寸需求,同时也能缓解列车高速运行时风阻、噪音的要求,为乘客带来舒适的乘车体验。”白锟表示。
原标题:东进!四川造900吨盾构机掘进龙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