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非遗传承人现场献技。
71岁非遗传承人刘嘉峰被直播围观。
为期9天的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18日圆满落幕。当天是个周末,市民热情不减,从四面八方涌进主会场国际非遗博览园,抓紧时间感受这一国际性盛会的无穷魅力,毕竟下一届非遗节还要再等两年。
看一场演出,买一件手工艺品,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这场文化盛会的不舍,无论是世纪舞广场上精彩纷呈的滚动演出,还是“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上的异域风情,或是非遗精品展上的巴蜀匠心,都引来观众流连忘返。
成都国际非遗节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在走过了10个年头之后,2017年交出了一份让人欣喜的答卷:非遗博览园内的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吸引112个国家(地区)的300多名宾客,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5800多名代表前来参展;56支国内外表演队伍,奉献了588场精彩演出;1100个非遗项目参展,非遗产品销售和意向订单总额达8100多万元;现场登记非遗版权作品2000余件;300多万观众参与了在非遗博览园主会场、9个分会场以及326个社区开展的各项节会活动;与此同时,超过3000万网友线上收看了非遗节的盛况。
“一带一路”
19个国家和地区大参展
“我左手边的手工地毯标价1万2,一个妇女纺织一个多月才能织成;而我右手边的机器织地毯标价只要6000,一个星期就织好了。”在“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上,伊朗留学生马克用流利的中文向大家推销地毯。当那一摞五颜六色、手感柔软的手工地毯露出真面目时,观众啧啧称赞,毫不犹豫地下手选购。
本届非遗节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首次举办“一带一路”国家手工艺展。组委会邀请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土耳其、泰国、日本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31个项目参展。土耳其地毯、新西兰木雕、尼泊尔唐卡、日本的银器……各类充满了异域风情的非遗特色产品多达300余种,现场销售、签订意向性订单超过百万。
除了展示和销售手工艺作品,来自异域的非遗制作人也现场展示了制作工艺,并邀请市民体验。比如,乌干达画家卡吉姆安静地在树皮上作画,就吸引了一位女画家,她拿起毛笔沾染矿物质颜料体验在树皮上作画,感觉非常有趣:“这可比在白纸、画布上难多了,粗纤维凸凹不平,手感很不一样,不过画作有种古朴的感觉。”
非遗保护和传承是全人类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在“一带一路”倡导下,这一共识更是得到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在本届非遗节国际论坛上,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非遗专家、学者、传承人齐聚一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发表主旨演讲,共话“公约的精神实践与保护”。
原标题:第六届非遗节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