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市救灾物资集散中心年内开建 预计2018年投用

2016-10-14 07:32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昨日是第27个国际减灾日,全市22个区(市)县均围绕“用生命呼吁:增强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主题,组织了演练、讲解等宣传活动。在新都区马家镇北星村减灾文化广场举行的市本级主题宣传活动上,成都市救灾物资集散中心(以下简称“集散中心”)概念图首次亮相。据了解,该中心将于今年年内开建,预计2018年建成投用。

救灾物资集散中心 预计2018年投用

记者从市减灾委了解到,集散中心项目选址新津县普兴物流园区兴物六路,占地51亩,总建筑面积9795平方米,包括2座单层救灾仓库、管理及附属用房、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物资调配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硬件支撑系统),总投资10508万元。项目将于今年年内开工,预计2018年全面建成并投用。

市民政局救灾处处长吴宏杰介绍,项目选址在避开危险源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物流条件的便捷性,最终选址离第二绕城高速、铁路都很近,且位于物流园区中,有利于救灾物资快速集散。“中心建成后,不仅是一个物资储备点,还将成为全市救灾物资指挥调度中心,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全市救灾物资进行在线动态管理,确保物资被高效、精准地投放到有需要的受灾点位。”

“这里的物资可在8小时内送达全域成都范围内任一受灾点位。”市民政事务中心副主任冯晓伟告诉记者,救灾物资储备系统中区县级储备以供受灾人员衣食住的紧急生活救助物资为主;作为市级储备,集散中心建成后将重点储备用于灾后安置的生活类物资,整个中心预计可储备帐篷1.5万顶、棉被10万套以及部分衣物。

成都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开全国先河

“自然灾害来临时,人会自发向自己知道的最近安全区域流动。大量市民同时逃生就像水流一样。让所有人都快速、有序地流向安全区域,是仅靠社区5到7名工作人员难以做到的。”

吴宏杰介绍,去年,成都率全国之先出台《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社区(村)综合减灾服务规范》《社区(村)自然灾害基本生活救助服务规范》《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规范》4个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着力实现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灾前、灾中、灾后的一体化管理;并且启动“社区(村)综合减灾标准化工程”建设,“尤其是其中的避灾标识系统,让市民从出家门开始,就能看到牌子指引自己去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还有标识引导去哪里打电话、找医生、搭帐篷……大家都跟着走,很快就流到安全区域去了。”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曾赞誉成都的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客观规律和标准引领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使应急管理工作真正进入社区,实现人们自发、安全、就近、有序、快速转移到安全地点,为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宝贵贡献。”

今年3月,省民政厅召开2016年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已将成都社区(村)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经验向全省推广。

目前,成都市已将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和十年城建攻坚计划。“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将新增1000个;到2025年实现对全市3000余个社区(村)的全覆盖。到今年年底全市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建成量将上升至423个。

标准化综合减灾模拟沙盘将在全市普及

昨日活动现场,除了民政、公安等8个减灾委成员单位现场设置宣传展板并解答市民疑问之外,还发放了首批2000副成都减灾主题宣传扑克牌,让市民在日常的生活娱乐中熟悉综合减灾标识系统中各个标识的含义。

此外,全国首个综合减灾模拟沙盘也在昨日亮相。该沙盘呈椭圆形,长轴3.5米、短轴2.6米,立体还原北星村风貌的同时,醒目标注了在常态下村民主要通行区域和主要活动区域以及应急避险疏散线路。据了解,今后该沙盘将永久安放在北星村减灾文化广场的综合减灾文化亭内,供市民在日常休闲娱乐时熟悉应急避险疏散线路。吴宏杰透露,这种按标准规范设计的综合减灾模拟沙盘,将逐步在全市普及。

记者 薛欢 摄影报道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