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维度 全球格局
未来全球化将呈现新的超级版图
生产要素聚集助力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对成都意味着什么?
“基于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下,未来全球化将呈现新的超级版图。”张国华分析指出,超级版图包括四大要素:建立在国家之上的供应链;国家或地区的竞争转变为城市的竞争;线上线下、实体虚拟融为一体的无界的社区;有超级影响力的大企业。
“成都当前已经被赋予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张国华认为,在我国,国家中心城市是指位于国家城镇体系的顶端,对外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对内能够影响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布局结构,引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主导国家的产业转型、改革创新等重大政策实施,具备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功能的综合性城市。
“这就意味着,全国的生产要素将向成都、向成渝地区集聚。”张国华同时指出,国务院2月28日发布《“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成都——重庆为全国四个将重点打造的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这是除北上广外,国家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打造的唯一一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凸显出其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
张国华还进一步分析表示,成都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优势突出:首先是枢纽优势。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拥有中西部地区最发达的集航空、铁路、公路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和幅员广阔的物流经济腹地;其二是产业基础良好。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和以航空枢纽服务、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口岸贸易等为代表的临空服务业产业体系;其三是口岸功能完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对51个国家的公民实施了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使成都成为全国第四个、中西部首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和提供“7×24”小时通关服务的城市;其四是创新资源丰富,成都是国家确定的西部重要科技中心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一座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跟这座城市所在的机场在世界航空网络中所处的位置高度正相关。”张国华表示,成都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与其正肩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相得益彰”。
第三维度 成都未来
更好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惟智者方能以小事大 以更大智慧走出创新之路
成都该怎么做?
“惟智者方能以小事大。”张国华认为,成都未来应该从产业发展、创新生态、交通设施、公共服务和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用更大的智慧,在国际交流和国家影响力上走出创新之路;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在全球和国家的网络体系和产业链条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针对进一步提高成都的交通枢纽等级,提高其运输服务能力,张国华表示,成都需要在国际、国家、城市群和城市自身等多个方面提升交通运输组织能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
在国际层面,成都立足自身的优良基础,借助天府新机场建设的契机,发挥其交通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进入全球经济发展版图。在国家层面,成都要抓住国家高速铁路网建设的历史机遇,将其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并结合航空、公路的发展,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在城市群层面,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惟仁者方能以大事小。”张国华建议,成都应积极主动携手重庆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应该以全球视野、国家责任的大格局去迎接全球化产业体系发展大变局和新挑战,通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所要求的“交通一体化先行、产业一体化作突破口、城市群一体化作空间载体”协同推进,提升综合运输效率,增强整体区域交通通达性,促进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群战略更好落实,做好国家城市群的第四极。
在城市层面,张国华特别提到创新。“回顾交通、产业、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从18世纪的‘码头城市’到21世纪的‘交通枢纽都市’,历史发展的轨迹证明产业升级、城市演进与交通系统相伴而生、相伴而行,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关键在于该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其关键就体现于产业和空间的组织效率。”
张国华表示,创新主导的城市,信息密集产业包括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消费性服务业、以IT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不仅要求信息快速流通,交换过程中更需重视面对面交流,这需要人和信息的快速运输,对应的交通方式就是高铁和航空。建议成都需要加强城市内部产业、交通和空间三要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促进三要素协同发展,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空间产出效益。
本报记者 温珙竹 孟浩
原标题:成都的战略地位得到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