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等我好了,就来上班” 成都地铁泪别“失约人”(2)

2017-04-12 07:06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同事眼中

他似乎有 金刚不坏之躯

来自陕西的王张亚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6年9月加入成都地铁,先后担任成都地铁建设分公司土建室业主代表、段长,工程一部副部长、部长,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十年来,他先后承担了成都地铁1、2、4、5、6、10号线建设管理工作。

在同事眼中,王工似乎是拥有金刚不坏之躯的“钢铁侠”。雷厉风行,一天风风火火地跑好几个工地,永远干劲十足、动作迅速利落。

水电七局安全总监周炜回忆,2015年汛期突发暴雨,地铁4号线2期万盛站遭遇了很大风险,基坑几乎被淹一半。“早上7点,我接到紧急电话赶到现场后,王张亚跟同事已经站在几乎要塌了的围挡旁,衣服湿透,一边忙着抢险,一边指挥排水。整个上午,他都泡在坑里,声嘶力竭,直到中午水排得差不多了,才抽空去换了衣服。”更让周炜震惊的是,抢险结束后,他走进现场会议室,看到黑板上绘着一张详细的部署图。“而绘出这样的图自然要耗费不少时间。我当时没问,但是心里一直想,那天深夜他来得不知道有多早。”

副手回忆

工作重细节 生活重情义

王张亚担任工程一部副部长时,杨建军是段长。王张亚担任部长时,杨建军是副部长。王张亚担任副总经理时,杨建军是部长。“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他一直是我的大哥,我是他的‘副手’。”杨建军说,他俩一直在一个“战壕”里,几乎每天都在同一个工地。

在杨建军眼里,工作上的大哥严厉爱红脸。“对细节特别在意。”他回忆,4号线东延线洞通后,杨建军的团队需要在几天内完成清理。“大哥先带头完成了一个样板区,我们再以此为标准来做。”原本以为能顺利通过验收,没想到王张亚因为发现了一小堆土大发雷霆。“为什么没达到样板区的标准?”杨建军不得不返工重做,直到达标。

生活上的大哥则重情重义。“有同事要结婚了,他就张罗着大家都把车开来当婚车。”

妻子感觉

他有时候有些“莫名其妙”

在妻子眼中,王张亚有时候有些“莫名其妙”。经常晚上正在吃饭或者看电视,他站起来,说句“我出去一下”,就带上门去工地了。有时凌晨2、3点,一下雨,王张亚起身拎起衣服就奔工地,早上5点过回家换身衣服接着又去上班。“我以前总以为电视剧里才会有这样工作的人,没想到现实里也有,还是自己老公。”

在他9岁儿子的眼中,爸爸的工作很神秘:“每天早上起床时,爸爸已经上班了。有时晚上睡觉了,爸爸还没回来。”

对于地铁事业,王张亚从不掩饰自己的自豪和骄傲。每次跟家人出门,途经华西坝、锦江宾馆等地铁站,他都会指着地铁站说:“儿子,快看,那是爸爸修的地铁。你长大后,愿不愿意跟爸爸一起修地铁?”9岁的小朋友立即回应:“爸爸太能干了!我长大了,也要跟爸爸一起修地铁!”

“失约”众人

他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2017年1月,王张亚的病情急剧恶化,1月23日9时50分,他和家人、同事、地铁事业挥手再见。

“等我好了,就来上班。”向同事的承诺,他最终未能履行。

“跟爸爸一起修地铁!”儿子的愿望,他最终未能实现。

这位“失约”的人,在告别会上被大家总结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地铁建设事业。他精益求精,对待地铁建设异常严谨,容不得一丝错误,地铁精品从他的手中变为现实;他持之以恒,面对重重困难,从不退缩;他殚精竭虑,为地铁事业的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他守正创新,不固步自封,凭借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懈的思考进步,带头实现了一项项施工工艺革新、牵头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攻坚项目。他是地铁建设中真正的工匠,也是当今这个时代‘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十载奉献地铁,踏实勤勉,功绩令人称道;一生珍重情义,真诚善良,为人有口皆碑。”告别会上的这副挽联,浓缩了王张亚刚刚逝去的地铁人的一生。

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原标题:“等我好了,就来上班”成都地铁泪别“失约人”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