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彰显成都特色
《报告》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成都发展实际,继承和发扬历届市委探索和积累的好做法、好经验,既宏观把握,又中观布局,更微观落子,具有鲜明的成都特色。
在坚定发展信心的同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更高要求,《报告》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更加注重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遵循发展规律,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更加注重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市民的获得感;更加注重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围绕“怎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报告》从城市空间、城市动力、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民生、城市治理六个方面以及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具体部署。
城市空间方面。《报告》提出,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大都市区、区域中心和功能区、产业园区和特色镇四个城市层级,形成分工合理、层级清晰、有机衔接的大都市城市体系。同时,充分延续历届市委、市政府向东、向南发展的战略布局,提出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重点是优化市域城镇空间格局,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建设新的增长极核;把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有机衔接,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多中心发展格局。
城市动力方面。《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形成以创新、改革、开放、人才为主的城市动力结构,努力让人人都有创新创业机会,处处都有创新创业活力;坚持以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谋划推进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坚定不移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让成都成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牢固树立“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以新开放观服务全省跨越发展、服务西部大开发、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让为成都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受到社会尊重、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城市经济方面。《报告》提出,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要坚持做大经济总量与提升产业层次互促共进,实现三次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增强城市产业支撑力。《报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即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
城市文化方面。《报告》提出,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让人文成都别样精彩,让人文成都享誉世界,让人文成都勇立时代潮头,让人文成都闪耀真理光辉,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和实现城市永续发展提供丰厚滋养、文化沃土和创造源泉。
城市民生方面。《报告》提出,要以市民感受为导向,努力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全面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让大爱阳光照亮每个角落,让党的关怀温暖每个家庭。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让市民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
城市治理方面。《报告》提出,要遵循特大城市治理规律,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加强依法治理、推进系统治理、提升智慧治理、强化精准治理,让法治成为城市最显著、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党的建设方面。《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并从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提升领导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能力,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执政骨干队伍,着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6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执笔:王吉泉,中共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经济处处长)
原标题:指导和推动未来成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