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城市发展品质
(六)推进绿色城镇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的战略转型,推动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市域城镇体系,建强“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核心区”两大极核,按照“独立成市”理念推进卫星城建设,同步推进小城市、特色镇建设,连片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建设。拓展城市外部空间,提升成都平原城市群“1+7”城市联动发展水平。
建设海绵城市。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原则,全面实施海绵城市“五大工程”,合理采取“渗、蓄、滞、净、用、排”等措施,逐步实现城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到2020年,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快推进“双核十四片”综合管廊建设,形成国内示范、引领西部、规模适中、分片成网的现代综合管廊系统,搭建管廊信息平台,实施管网智能监测。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建设综合管廊。到2020年,全市综合管廊总长度达到200公里以上。
打造绿色街区。全面推行“小街区规制”,统筹规划控制街道宽度、路网密度、用地尺度,完善生活配套,形成相互融合、脉络通畅、宜业宜居的有机小街区,提升微循环、增强通透性、体现人情味,延续城市发展文脉。以复合用地功能为支撑,就近完善城市公共配套,促进区域职住平衡。适度增加开敞空间,减少街道、广场等开敞空间的地面硬化。
推广绿色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注重建筑文化风貌,提升建筑品质。在旧改、棚改、立面综合整治等工作中同步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建筑工业化,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到2020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60%以上。
完善市政设施。优化完善水、电、燃气、公安、消防、园林、环保、通讯等市政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大型文体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污泥处置等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完善生活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农贸市场、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强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维护管理。
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和“四态合一”理念,加强乡村规划设计,优化村落和人口布局。按照“小组微生”要求,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打造“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推进农村生态扶贫,实施农村畜禽养殖、农业生产等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绿化美化,注重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打造一批“绿色成都·美丽乡村”品牌。
(七)构建绿色交通格局
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打造畅通西部、联接全国、通达全球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和拓展“蓉欧+”战略,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着力构建“两港三网”,打造国际空港枢纽城市和国际铁路枢纽城市。加快构建“148”高铁交通圈,统筹建设“二环十射”铁路网,打造国家高铁枢纽城市。完善“三环十三射”高速路网,推动形成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高速公路骨架,打造国家区域高速公路枢纽城市。深化与重庆、武汉、泸州、宜宾等港口的合作,构建通江达海的铁水、公水联运系统。巩固成都西南地区骨干网络枢纽地位,推动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打造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城市。
建设轨道交通大都市区。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主导绿色交通发展方向,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推动地铁、市域大铁、有轨电车等多网多制式融合,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出行畅通便捷安全。实施“650+”轨道交通计划,每年至少开通2个轨道交通项目,建成以“双核”为中心的半小时轨道交通圈,到2020年运营里程达500+公里,在建里程达150+公里。加强与资阳、眉山、德阳等周边城市轨道交通对接,加快形成成都平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深化公交都市建设。构建中心城区与近远郊区(市)县便捷高效、通达有序,地上地下无缝衔接、立体换乘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推动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行,力争2020年形成200公里铁路公交化运营网络。发展大容量公交和微循环公交,提高公交调度效率,提升线路接驳能力。规划建设一批“P+R”停车场。深化“人+绿道+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实施“互联网+公共交通”,加快构建智能交通体系。
(八)提高特大城市治理水平
推进依法治理。强化立法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加快构建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的城市法治框架体系。加强法治文化培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企业合法经营、市民守法自律。深入推进平安成都建设,健全治安防控“五张网”,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推进系统治理。加快推动城市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构建政府、社会、市民等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现代治理体系。加快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沉,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培育,不断提升网格化、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治理水平。
推进智慧治理。加强城市感知系统建设,实施“宽带成都”行动计划,构建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地下管网、智能城管、智能安全保障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体系。完善城市智慧管理服务,强化大数据的归集、发掘和利用,推进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社保等领域智慧应用和示范推广。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建立完善企业与政府、市民与政府、安全与政府互动平台,促进城市服务网、民生网、安全网“三网合一”,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环境。
原标题: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