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正文

百丽国际私有化落定 靠谁继续“百变美丽”

2017-05-09 08:39 来自:成都商报

      “每一季,我的目标在变;每一年,我的梦想在变”——这是知名女鞋品牌百丽的广告语。 如今,百丽确实迎来巨变:4月28日,百丽国际以531亿港元的代价私有化。百丽为何选择私有化?其在港股退市后是否登陆A股?私有化之后,创始人何去何从?

      对于邓耀和盛百椒来说,4月28日注定是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他们一手创办且服役超过20年的百丽国际(01880,HK)宣布私有化,百丽国际管理层组成的“智者创业”为要约方之一,私有化完成后将控制百丽国际31.13%股份,而邓和盛没有参与。“我是百丽,百变,所以美丽”——这句广告语令人记忆犹新。那么,已创立26个年头的百丽,将靠谁来继续“百变”、继续“美丽”呢?

 

退市风云

百丽至少3年 不会登陆A股

      百丽国际收购要约方由高瓴资本牵头,鼎晖投资及百丽国际管理层组成的智者创业参投。私有化一旦完成,百丽国际将从港交所摘牌变为私人公司。其中,高瓴资本对百丽国际的控股比例将为56.81%,鼎晖投资通过SCBL持有12.06%的股份,百丽国际股东管理层所组成的智者创业将持有31.13%的股份。

      要约方所提出的私有化价格为每股6.03港元,百丽国际所对应的估值为531亿港元,这创下了港股史上金额最大的私有化纪录,但与百丽国际巅峰时期逾千亿港元的估值相去甚远。“如果是上市公司,它得定期向投资者披露报表,要回报业绩。但公司前景压力非常大,股价也从高位掉到低位,而现在它要转型,那短期几年内(是看不到这种回报的)。”接近此次财团的人士表示。

      实际上百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交出的成绩单亦难以令股东满意。2015财年、2016财年,百丽业绩已连续两年出现下滑。近年来百丽多次被报道陷入“关店潮”,外界也有观点认为百丽以被私有化的方式落幕,将惨淡收场。

      “对于百丽来说,私有化未必是坏事。它脱离了向公众股东披露业绩的义务,不用再追求短期的业绩回报,可以大幅精减业务,也可以在运动服饰上有更大手笔的投资。”时尚行业研究咨询投资机构No Agency创始人唐小唐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接近此次财团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百丽曾不只一次收到私有化要约,“不少私募仔细看过这家公司,和公司有过交流,也做过相应的尽调,但最后都因为谈不拢而不了了之。”该人士称,百丽规模庞大,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很强,这些基金多数看重的是百丽的现金,“公司觉得这些基金进来不能解决它转型的问题,而公司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转型,所以到最后没有谈成。”

      根据百丽的私有化公告,要约方计划向百丽国际投入财务和运营资源,与公司探索、尝试新的零售模式,并在技术、物流及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资源。

      前述接近财团人士称,财团会从电商、大数据方面入手,在前端销售和后端供应端发力,帮助百丽更快速地了解市场及消费者需求,使订货、库存等问题变得更加灵活。

      一位鞋履类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相比A股,港股的市盈率较低,对于收购方来说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且百丽的资产价值很好,不管是品牌还是线上线下的资源,底子非常好,投资方后续的资本运作也会很方便。”

      外界好奇的另一个问题是,财团会不会将百丽重新推向资本市场,如市盈率更高的A股。对此,上述接近财团的人士称百丽在短期以内没有上市计划。“第一,是机制方面来说不可能,交易完成以后百丽的股东结构发生变化,而A股上市条例规定,实际控制人一旦发生变化,那公司至少3年以内不可能在A股上市,3年以后才能去申请IPO,并且一般是3到5年以后;第二,高瓴资本等财团本来就没有打算让百丽再度上市,高瓴资本是一家专注长期投资的机构,它投资不是为了让公司上市。 ”

      “曾经中国体育第一品牌的李宁也经历了浴火重生的过程,引入新的投资人从资本、战略层面上进行深度的‘刮骨疗伤’,才有今天的复苏局面。”优他国际品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杨大筠如此认为。

 

邓、盛家族

将合计套现约131亿港元

      要约方之一的智者创业由百丽国际两位高管盛放、于武及参与管理层股东构成,盛放目前为百丽新事业部总裁,于武为百丽体育事业部总裁。但值得注意的是,百丽国际创始元老邓耀、盛百椒没有出现在要约方,且两位元老将对私有化投赞成票。

      1981年,邓耀在香港设立名为“丽华”的公司从事鞋业贸易;1991年,“丽华”成立了深圳百丽,同一年盛百椒加入百丽,经过逾20年打拼,邓、盛两人缔造了百丽国际一代鞋王的神话。

      目前百丽自有品牌包括Belle、Staccato等;代理品牌有Hush Puppies、Merrell等;此外,百丽国际的重要业务之一是运动服饰的销售,其代理的运动品牌有NIKE、Adidas、Puma等。这些品牌占据了百货商场柜台超过了半壁江山。“即便这两年业绩下滑,但百丽一直是行业龙头,不管是渠道的铺陈还是品牌的建设,都是我们同行学习的对象。”前述鞋履类上市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

       邓耀、盛百椒两人不只一次公开露面,被外界称为“最佳拍档”。但值得注意的是,年过八旬的邓耀已不再参与公司运营;百丽国际的实际掌舵者盛百椒现年66岁,其曾在业绩说明会上公开表示自己不会使用电脑,面对2015年业绩首次出现下滑,盛百椒说“我都65岁了,还能折腾多久呢”,一面反问记者“要不要转型”——其紧张情绪可见一斑。

      记者获悉的一份邓氏家族声明显示,“邓耀先生的意愿为希望集团继续发展,集团私有化后,将可受惠于作为非上市公司之灵活性,并更能承受业务转型的潜在风险。因此,邓耀先生和首席执行官盛百椒先生同意接受要约,为实现以上的改变创造条件。”

      目前,邓耀家族通过MCIL持有百丽国际20.76%股份,盛百椒通过星堡环球、萃富创制持有百丽国际5.98%股份。以6.03港元的要约价格来计算,邓、盛家族将合计套现130.93亿港元。

 

经营动态

电商冲击下 百丽未止住销量颓势

      百丽2004年“削减诸侯”,将渠道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之后的长达11年,百丽保持了集团内零售点数量的激增。直到今天,其超过两万家的零售点都被认为是集团最有价值的资产。然而,在电商冲击下,即便提高单价,百丽也未止住销量颓势。其在私有化公告中称,“本公司鞋类业务遭受大幅下滑,从截至2014年2月28日止财政年度第四季度以来同店销售额录得连续13个季度负增长。”

      “中国的零售品牌都是从开设渠道开始的,一个品牌如果有足够的渠道,就能够占据市场。”唐小唐称。得渠道者得天下,分销商的强大会在定价权等方面反制品牌商。2002年,邓耀、盛百椒家族开始了对渠道的第一次整合。2005年9月,百丽引入了摩根士丹利及参与此次私有化的鼎晖投资,进一步加速了零售点的扩张。有了资本的助推,在2005年~2016年的长达11年时间里,百丽的开店数量保持了激增,成为了国内服饰鞋履领域规模最大的零售商之一。

      庞大的零售系统成了百丽的引人为傲的资产之一。但另一方面,实体零售进入寒冬,规模庞大的百丽开始尾大不调。“百丽的摊子铺得太大了,想要转型也是很难的。”鞋履行业一位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百丽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是行业生变。品牌商“得渠道得天下”的销售战略不再起作用,百丽最引以为傲的渠道红利已开始消退,“购物中心等新型购物业态兴起,对于消费者来说,还可以通过电商和海淘方式购买商品,百丽的渠道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唐小唐指出。

      尚益咨询董事长胡春才指出,电商具有强大的马太效应,单打独斗的个体门店,难以同强大的平台抗衡,造成强者恒强的局面,弱者几乎没有机会翻身。

 

行业扫描

运动服饰业务异军突起 百丽仍面临行业劲敌

      近年来,不少鞋履上市公司出现严重亏损,而百丽业绩虽然连续两年下滑,但不管是营收规模还是利润水平都好于同行业公司。究其原因,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帮助了百丽,其中运动服饰业务成了新的营收增长点。不过记者注意到,在运动服饰业务上,百丽面临产业链更加完善的劲敌宝胜国际。

      百丽业务包含两大块。除鞋履的生产及销售外,百丽还是多家运动服饰品牌的代理商,如adidas、Nike、PUMA等。截至2016年财年上半年,运动服饰业务占百丽营收比重已超过半壁江山。2015财年,百丽净利润虽然同比下滑,但在运动服饰业务的帮助下,百丽总体收入同比微增了2%。

      在运动服饰代理行业,百丽不再是一家独大并面临劲敌,“百丽的运动业务单元在当地并无优势,很难取得突破。”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士马岗曾表示。马岗告诉记者,在运动品牌的代理上,百丽和宝胜两家最大,且百丽和宝胜都在整合其他代理商,谋求更大市场份额。

      最初百丽以“滔博体育”来经营代理运动品牌,并不断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张。2011年,百丽将华南地区最大的运动品牌代理商领跑体育收入麾下;2012年,百丽再度出手收购Nike、adidas代理商BigStep;宝胜国际亦于2012年完成对零售商展新、鹏达的收购。

      宝胜国际2016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12月集团内零售网络包括5560家直营店和3199家加盟店,店铺总数为8759家;而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国际运动、服饰店铺共有7654家,均为自营店铺。此外,宝胜国际还更注重独家代理权的购买,产业链也更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