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价流拍 城农商行股权不再是“香饽饽”?
2018-09-25 10:13 来自:成都商报
“香饽饽”为何不香了
专家认为,一方面,今年银行股权交易的绝对数量变多;
另一方面,小型城商行、农商行对于资本市场吸引力下降。
9月7日,绵阳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绵阳商行”)1000万股权在阿里司法拍卖第二次折价拍卖,尽管较第一次拍卖折价10%,以3500万元起拍,但两天无人报名,最终再次流拍。同日流拍的还有四川阆中农商行多笔股权,尽管起拍价较市场评估价有所折让但仍无人问津。
记者在阿里司法拍卖统计发现,今年以来,银行股权拍卖成交率仅为47.51%,远低于去年同期银行股权59.08%的成交率。曾经的“香饽饽”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个案
绵阳商行股权折价10%仍流拍
绵阳商行1000万股股权首次挂上拍卖台在今年8月16日。首拍的起拍价格为3880万元,每股价格为3.88元,拍卖要求竞拍前竞买人的支付宝账户中应有足够的余额(350万元以上)支付拍卖保证金。不过在两天挂牌拍卖中,无人报名参与最终流拍。
9月6日该笔股权第二次开拍,此次拍卖价格为3500万元,较第一次竞拍价格折让了10%,不过该笔拍卖无人报名,两天后再次流拍。
据记者查询,该笔股权原持有人为四川汉鑫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汉鑫”),本次拍卖属于债务司法拍卖。截至2017年末,绵阳商行持股1%以上的股东共有19家,五矿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为一大股东,持股20%,四川富临运业、四川美乐集团和绵阳市财政局持股8%左右,此外另有3家股东持股5%以上。四川汉鑫持有2000万股1.61%,在股东中排名第13位。
绵阳商行2017年年报显示,2016年营业收入下滑10.46%,利润总额仅上涨2.75%,2017年营业收入在2016年基础上增长18.87%,利润增长14.97%,不过以年均复合增长率计算,从2015到2017年,绵阳商行的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仅3.17%。
两次流拍之后,绵阳商行股权是否会继续折价拍卖?“当事人不申请,不会再进行折价拍卖。”负责此次拍卖的法官介绍,该笔债权由于涉及银行的债权债务,最终如何处置还要看债权人如何处置,“已经没法再降价了,从法律程序来看是这样子。”
现象
银行股权拍卖成交率仅47.51%
同一天流拍的还有阆中农商行的多笔20万股、30万股股权。
据记者查询,今年7月,阆中农商行的大批股权就进行过第一次拍卖,当时股权以300万股、400万股为单位拍卖,尽管起拍价较市场评估价折让近20%,却无人报名最终流拍。
今年9月上旬,这些股权经过拆分后,按照每10万股为基数单位,分批进行拍卖依然流拍。据记者查询,9月27日四川阆中农商行股权将再次拍卖,10万股起拍价仅15.6万元,较第一次拍卖折让了足足20%,较市场评估价折让近30%。
记者发现,今年以来,中小城商行、农商行的股权折价拍卖甚至流拍成为常态。据记者统计,截至9月15日,阿里司法拍卖上四川的银行股权拍卖共163笔,仅有14笔股权获得成交,共有34笔股权进入折价二次拍卖,不少股权折价拍卖后依然流拍。
全国范围来看,截至9月15日,银行股权拍卖共计1633笔,拍卖成交776笔,成交率仅为47.51%,而去年同期银行股权拍卖914笔,拍卖成交率59.08%。
从银行股权折价拍卖的情况看,今年以来银行股权折价拍卖的情况增多。截至9月15日,银行股权折价进入第二、第三次拍卖乃至变卖的情况多达451笔,折价比率高达27.62%,去年同期银行股权进入二拍、三拍及变卖的仅占比18.05%。
值得一提是,大金额的银行股权交易今年“滞销”严重。今年以来高于1000万元的银行股权拍卖共有179笔,最终仅成交67笔,成交率37.43%,低于平均成交率。而去年高于1000万元的银行股权有79笔,最终成交48笔,成交率高达60.76%。
专家分析
城农商行股权
从“黄金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过去银行股权是“香饽饽”,如今为何折价拍卖甚至流拍成为常态?
“股权转让增多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型城商行、农商行对于资本市场吸引力下降。”一位证券公司银行研究员表示,一方面今年银行股权交易的绝对数量变多了;另一方面,受强监管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小银行尤其是小型城商行和农商行,不仅业务扩张受限,还面临着不良贷款加快增长、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的挑战。
今年初《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落地,明确了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单独或合计拟首次持有或累计增持商业银行资本总额或股份总额5%以上,要事先报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核准;提出申请经审核不符合股东资格条件的,由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这一规定让企业不得不将手中多余的银行股权出让。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正在经历从“黄金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转变。他认为,2015年可谓中小银行的“黄金时代”, “船小好调头”,能够更快地调整经营模式,表现不俗。当年,城商行资产和负债增速分别为25.4%和25.5%,可谓是银行业的领涨者;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增速分别为16.0%和15.9%,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利率市场化、监管趋严的趋势下,这种情况难以为继。”李奇霖指出,一方面,中小银行服务的多是中小企业,以高峰期增速为预期进行的借贷出现偿付困难,银行不良率开始走高;另一方面,在强监管背景下,资管新规、流动性新规、大额风险暴露、理财新规下,传统的通过理财吸引负债,通过加杠杆、配非标,期限错配的“资产池”运作模式难以为继。此外,融资工具的多元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在逐渐蚕食银行的业务。
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4.29%,较一季度末上升1.03个百分点,较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则高出2.43个百分点。
成都商报记者 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