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保险 >正文

中保协草拟条款整顿车险费率乱象

2019-01-02 11:05 来自:成都商报

      近几年的财险市场,因为车险手续费违规乱象而伤痕累累。虽然几经行业自律,但无奈总有部分险企频频犯规,让车险手续费重现无序竞争的状态,财险业盈利前景堪忧。

      为避免全行业承保亏损的悲剧持续上演,新年伊始,红星新闻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中保协近日草拟了一份车险自律公约,被业内称之为“史上最严车险自律公约”。该公约目前已在业内征求意见阶段,一旦启用执行,车险市场手续费乱象将有望得到遏制。

 

强调严格执行“报行合一”

不得以任何形式提高报批标准

      1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保险业内拿到了一份《关于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辆保险自律公约(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文件,该文件由中保协下发,记者留意到,文件中针对目前车险市场的条款和费率乱象进行了非常明确的约定。

      针对现在行业二次重启的“报行合一”,中保协要求各险企严格执行,并依法履行条款费率的审批备案程序;严禁对条款费率报行不一;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扩大或缩小保险责任;不得随便变更报批报备的条款费率;不得偏离精算定价基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车险产品;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提高已报批的手续费标准。

      据业内透露,在行业首次“报行合一”启动后仅仅时隔3个多月,财险业内就传出“报行合一”盟约瓦解的声音,部分险企在业绩的压力下,表面上履行承诺,背地里暗度陈仓,屡屡突破手续费上限。业内表示,部分财险公司突破“红线”的手法相当隐蔽,明面上遵循自律公约,发票显示的手续费符合规范,暗地里则通过“补贴”等形式将费用返给中介,例如通过各种技术服务费结算。

 

要求险企据实列支不做假账

      2018年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监管年”,全年监管部门对保险行业开出的罚单,不管是数量还是金额均创历史新高。针对行业里频繁发生的虚列账目等“作弊”现象,中保协在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明确,险企要据实列支,不做假账。

      根据《征求意见稿》内容,中保协规定各险企要严格财务科目和费用管理制度,销售系统、承保系统、理赔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数据应保持统一。禁止延迟入账、补提和预提费用等行为;严禁以车险销售挂钩的相关费用计入“宣传费”、“广告费”、“咨询费”、“技术服务费”、“车辆使用费”、“理赔费用”等科目;严禁以拖欠中介机构手续费、第三方借贷支付手续费等形式延迟费用入账;严禁签订任何形式的旨在恶意排挤竞争对手、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协议,如约定不合理提高工时费和配件价格等;严禁将费用在不同险种、机构、集团不同子公司直接或通过再保形式在不同主体之间腾挪。

 

险企须加强增值服务管控

各种“礼赠”被禁止

      在车险条款和手续费的违规操作中,不少险企是通过增值服务,例如赠送礼券、给中介或投保人提供合同以外的利益等方式,间接的扰乱了车险手续费的规范操作。对此,中保协在《征求意见》中强调,险企须加强车险增值服务的管控。

      对此,中保协要求,各险企不得通过任何形式返还或赠送现金、预付卡、有价证券、保险产品、购物券、实物或采取积分折抵保费、积分兑换商品等方式,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提供机动车辆防灾减损、道路救援等服务的,需在保单特别约定中予以明示,在中保协的相关模块进行登记;委托第三方开展增值服务的,应签订委托合同,保证服务质量;应根据保险合同约定据实列支增值服务费用,不得逐单计提增值服务费;不能确认增值服务是否真实发生的,不得向第三方支付服务费用。

      此外,对于险企与中介和第三方网络的合作,中保协在文件中明确约定:无资质者不得开展车险业务,不得委托销售或承接没有资格的中介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车险业务,不得违规支付手续费;不得委托销售或承接没有资格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比价、保费算定、保险销售等活动。有资质中介和平台要接受监管,应建立对现有合作的中介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合规监督管理机制,对其宣传、促销、节假日庆等宣传活动不符合保监财险〔2017〕174号、银保监办〔2018〕57号等文件要求的,负有监督责任。

 

加大违约处罚力度

鼓励财险公司互相监督举报

      在这份文件中,监管部门对车险条款和手续费乱象逐一进行了严格约定,治理决心异常坚定。对于继续违规操作、顶风作案的险企,中保协将加大违规处罚的力度,予以重处。根据文件内容,协会将受理举报,中保协与各地方行协建立联动合作机制,负责接受各公司举报、确认违约行为、建立违约从业人员、中介机构和第三方网络平台清单并向行业公示。

      同时,文件鼓励财险公司之间监督举报。中保协表示,各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对违约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举报材料应确保证据链完备、可确认实质性违约。违约行为一经确认,由中保协向银保监会进行报告,并向违约主体(公司总部)发出《违约及整改意见通知书》,公司须按要求及时进行整改或申诉。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视情节轻重按违约处理,包括约谈警告、行业通报、提请监管部门处理等。